第一章
首先文真的很长,其次收集资料真的很难,最后印度的散装程度尤胜江苏十三太保,在多元化的语言和多元化的宗教制度之下建立的一个相对于看起来像个国家的样子,但实际上的魔幻程度超出你的想象。
我们先说今天的重点种姓制度的起源是由于雅利安人入侵之后,为了巩固雅利安人的利益,所以才建立了所谓的种姓制度,不过当时雅利安人并没有占领印度全境,只是在印度北部站稳了脚跟。
然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才会人为将自己统治境内的人分成了五等。
第一等:婆罗门(僧侣贵族)
第二等:刹帝利(管理者)
第三等:吠舍(普通雅利安人)
第四等:首陀罗(土著)
第五种:不可接触者又称为:达利特和贱民
至于为什么会说首富穆克什说他没有种姓,还要从他出生的地方古吉拉克邦位说起,这个邦处于印度最西部的,他有一个神奇的教派名叫耆那教。
记住这个耆那教,听过这个教派的故事后,你才能明白为什么佛教在印度会被打压,而耆那教要不是穆克什的原因,其实也不会被我们大众所知道。
虽然在大家的记忆里,印度一直就是宗教林立的一个国度,好像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信仰,主打就是一个你信你的,我信我的,大家相互都不打扰的一个状态。
但是凭这点就判断宗教在印度相当自由的话,那还是不大正确。
因为还要在自由上面加一个前缀,那就是无论印度人自己信奉何种宗教,种姓制度是必须优先于所有宗教之上的一种统治阶级专用宗教。
就如同种姓制度的中的婆罗门凌驾于其他几个种姓之上,种姓制度也是优先于其他宗教的存在。
这就是当初雅利安人统治过后给印度留下的宝贵遗产。
所以直到如今印度人其实一直都在种姓制度的阴云下生活。
只是在中间有过一个很大的变数,就是佛教兴起后,曾经一度联合耆那教一起反对种姓制度,不仅是否定了婆罗门作为祭祀的权威,并且还要说他们信奉的神都是不存在的。
该说不说,倘若当时佛教和耆那教取得胜利的话,或许现在的印度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不过历史总是有最好的选择,佛教和耆那教在和种姓制度的斗争中,肉眼可见的失败了。
佛教的起源地是印度,然而被打压最为严重的也是佛教。
至于耆那教,也早就没有了往日辉煌,要不是他们的教派里出现了圣雄甘地和首富穆克什这两位人物,估计被人提起的兴趣都没有。
估计也是因为耆那教有反对种姓制度的古老传统在前,所以穆克什当然可以按照他们古老的教义认定自己没有种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