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遗体遭到12个儿女的哄抢,导致无法

夏之谈国际 2024-08-12 13:52:51

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遗体遭到12个儿女的哄抢,导致无法下葬。直到44年后,活着的8个子女才终于统一意见将他葬在重庆。 1977年,一个曾为国家浴血奋战的抗日英雄范绍增离世了,但没想到,他的离世却成了家庭纷争的导火索。范绍增,这个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可是响当当的,他的故事那叫一个精彩!从富家少爷到抗日猛将,他的一生就像电影一样跌宕起伏。可谁想到,晚年他竟因为家里的那点事儿,连个好觉都睡不上。 咱们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可范绍增老爷子走了,身体却还“漂泊”着,没能及时入土,这事儿想想都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老话说得好:“人生就像那白马过隙,一眨眼就没了。”范绍增这辈子,风风雨雨都过来了,心里头那份爱国情怀,比啥都热乎。可再大的英雄,也躲不过人间的烦恼,尤其是死后的事儿,还得被家里人吵来吵去。 想当年,范绍增也是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少爷,啥好东西没见过。但他偏偏不爱那些俗物,就爱听茶馆里的说书人讲英雄故事。那些故事啊,就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生根发芽,让他对正义、对英雄充满了向往。后来,他干脆扔下家里的荣华富贵,跑到外面去闯荡,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段段传奇。1932年,四川军阀们打来打去,范绍增看明白了这背后的弯弯绕绕,觉得没意思,就决定不掺和了。没多久,他遇到了杜月笙,俩人成了好朋友,杜月笙带着他见识了不少新东西,范绍增也赚了点钱,开始享受生活了。可抗战一来,他二话不说,就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里去了。 范绍增不光自己打鬼子,还用自己的名声,鼓励大伙儿一起上。他自掏腰包办宴会,跟乡亲们说抗日有多重要,好多年轻人都被他的话点燃了斗志。在他的带领下,一支好几千人的抗日队伍很快就壮大了起来,成了打鬼子的主力军。 说到范绍增最出名的一战,那就是1942年的兰溪战役了。他亲手干掉了日本的一个狠角色——酒井直次,这事儿可把全国人民的士气都给提起来了。酒井直次这人坏透了,范绍增能把他灭了,不光是狠狠打了鬼子一巴掌,也让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心里好受了点。新中国成立后,范绍增老来安享晚年。不料,他一走,家里就为他的安息地吵翻了天。他有12个孩子,但处理父亲后事时,大家意见不合。这争执一拖就是44年,直到2021年,还健在的8个孩子才终于握手言和,决定把老爸送回重庆老家安葬。 2021年,范绍增的遗体终于落叶归根,葬在了他奋斗过的重庆。葬礼办得简单又严肃,没搞啥花哨的仪式,就家人和几个亲朋好友来送了他一程。经过这漫长的争吵,孩子们也明白了,人死如灯灭,该让老爸好好休息了,这也是给自己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葬礼上,孩子们回忆着老爸的一生,讲起了他年轻时的英勇和晚年的温情。虽然以前的争吵没法完全忘记,但他们现在都同意,老爸的精神得传下去,他的故事得让后人知道。这么一来,家里人的关系也好像缓和了不少。范绍增这辈子,简直就像部活生生的传奇故事书。他啊,从个有钱人家的少爷,一路打拼成了保家卫国的将军,用行动告诉我们啥是真汉子、真英雄。就算他走了以后,家里有点小矛盾,可大家心里都清楚,他这辈子都是个了不起的战士。 范绍增的故事,就是给咱们上了一课:不管日子咋过,初心不能忘,正义和爱国的心得一直揣着。后来啊,他的孩子们也看开了,把那些不愉快都放下了,把老爹送回了老家安葬。这不仅仅是怀念范绍增一个人,也是对咱中国历史上那些为了国家豁出命去的英雄们的一份敬意。不管时代怎么变,那些为国家、为民族流血流汗的人,咱们得永远记在心里,尊敬他们。

0 阅读:2109
夏之谈国际

夏之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