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内蒙古一男生考上大学,女老师掏出20元钱,给他买双棉鞋,谁料,26年

夏之谈国际 2024-08-17 17:23:31

1981年,内蒙古一男生考上大学,女老师掏出20元钱,给他买双棉鞋,谁料,26年后,女老师60大寿,男生送她一件礼物,老师受宠若惊,说什么也不敢收下。 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刚拉开序幕,国家到处都需要建设,教育这块基石更是重中之重。那时候,有个年轻老师张秀荣,她放着城里的好机会不要,偏偏要回内蒙古一个偏远小镇当老师。那儿条件差,老师少,但张秀荣心里有个梦,她觉得能给孩子们带去希望。 老话讲得好:“老师嘛,就是教道理、传知识、解难题的。”张秀荣就这么想,她想用自己的双手,给孩子们推开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火车在草原上慢悠悠地开,张秀荣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她知道,前面等着她的是一段不好走但又特别有意义的路。一到地方,她立马就成了初中班的班主任,还教数学。虽然日子苦,但她从没叫过累。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她觉得自己选对了。 在张秀荣的带动下,整个班的学习氛围都变了,孩子们都卯足了劲学习。里头有个叫陈志德的男生特别突出,他总是最早到学校,最晚才走,一天到晚都泡在书本里。不过,张秀荣也发现,陈志德这孩子话不多,眉头总皱着,好像心里头有啥事似的。张秀荣探清了陈志德的家里情况:家里人口多,爸爸一个人赚钱,日子过得很紧巴。陈志德好几次想退学打工,帮家里减轻负担。张秀荣知道后,不仅在功课上帮陈志德,还在生活中尽力照顾他。她明白,读书是陈志德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中考快来了,陈志德家里出了大事,他没法去学校复习。张秀荣听说后,立马跑到他家去看他,还劝他回学校好好准备考试。在张秀荣的帮助下,陈志德不仅参加了中考,还考上了县里的好高中。 但好景不长,陈志德刚要上高中,他妈妈就走了,家里更是雪上加霜。陈志德又不知道怎么办好了。这时候,张秀荣又出现了,她不仅鼓励陈志德,还出钱帮他,让他能安心读高中。在张秀荣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陈志德顺利考入了名牌大学,成绩优异。张秀荣老师听到这个好消息,心里乐开了花,她知道这背后有多少汗水和努力。为了庆祝这个重要时刻,她毫不吝啬地拿出半个月的工资,给陈志德买了一双暖和的新棉鞋,希望他能穿着这双鞋,走向更加灿烂的人生。 岁月如梭,转眼间26年过去了。陈志德一直铭记着张秀荣老师的恩情,他刻苦学习,毕业后努力工作,终于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就。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没有忘记那位曾经给予他温暖和帮助的老师。 2007年,张秀荣老师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陈志德特地跨越千山万水,回到家乡参加老师的寿宴。在宴会上,他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套房产的产权证。这份礼物不仅仅代表了物质上的回馈,更是他对张秀荣老师多年无私奉献的深深感激。张秀荣拿到这份沉甸甸的礼物,心里又惊又喜。她连连摆手,说自己房子够住,这么贵重的东西真不好意思收。但陈志德硬是把这份心意塞给了老师,他说:“老师,您对我的好,比这份礼物贵重多了。我就想让您晚年过得更舒坦点。” 张秀荣和陈志德的故事,就是师生情深的最好例子。现在这年头,他们用行动告诉咱们啥是真正的师生情和感恩心。张秀荣用她的爱和关心,给陈志德的心点了一把火,领着他往前奔;陈志德呢,也用实际行动回报了这份恩情,这份情真意切,让人感动。 这个故事啊,告诉我们教育有多重要。它能改变一个人,也能照亮社会。咱们得给那些辛辛苦苦教书的老师们点个大大的赞,也要感谢那些在我们成长路上帮过我们的人。

0 阅读:133
夏之谈国际

夏之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