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不管国企私企,能给好福利的就是好企。
前天顶着40度高温,去了大渡口郊区一个隐蔽的小众地点:小南海。本来记得那里只有老成渝铁路的白沙沱大桥和小南海温泉,结果过去一看,原来小南海水泥厂就在这里,而且,水泥厂才是最值得书写的故事。
说到重庆的小南海,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黔江小南海风景区。确实黔江的小南海比较有名,毕竟山清水秀,而且以前重庆本地有种烟叫做小南海,三块五一包,白色过滤嘴,味道很温和适中,既没有进口烟白三五那么大劲,也没有茶花那么臭,比五块钱一包的zhong南海味道要好,和当时20块一包的白色娇子(不是娇子X,就是蓝白色的娇子,白色过滤嘴)差不多的感觉,非常受烟瘾不大的人欢迎(当然小南海烟停产已经快20年了)。
其实,在大渡口跳磴镇长江边的白沙沱村附近,还有一个小南海,这就是小南海水泥厂,小南海温泉也是水泥厂兴旺发达之后修的配套设施。当然,成渝铁路从这里经过,带来了便捷的交通运输,原料和产品都可以从铁路出入。而且这里和江对面的江津珞璜镇(以火力发电厂出名)有一座白沙沱长江大桥连接,这座桥是重庆市级文物,建于1950年代,是为连接老成渝铁路和川黔铁路修的桥,两边也可以过人。用了几十年,近几年新渝黔铁路通车,新桥在旁边,老桥停用,从去年开始拆除,现在拆了一大半,只剩两边残余部分。
说回来最重要的小南海水泥厂,这座建于1970年代的水泥厂最早是国企,效益一般,和当时很多中小国企一样,改开过后开始跟不上市场经济大潮,各种问题发生,最严重的时候账面甚至只有三角八分钱,濒临倒闭。这时候,小南海水泥厂核心人物——邱沛阳出场了。邱沛阳是南岸长生桥人,曾在跳蹬下乡,1974年29岁的时候进入小南海水泥厂,到1987年濒临倒闭的时候被提拔为厂长。但这位厂长很厉害,不但让水泥厂起死回生,而且效益越来越好,企业越做越大,年产水泥300万吨,方圆几十公里建设基本都用南海牌水泥。还成为大渡口区的纳税大户。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年国企改制下岗风潮,很多国企都是裁员减量或者兼并破产,而邱厂长治理下的小南海水泥厂改制敢实行“三不”、“两增”:职代会制度不变,职工不裁员不下岗,社保待遇不变;增加职工工资和福利,增加上税和社会贡献。这可不是开玩笑,没有深刻底气和胆识,谁敢做出这种承诺?所以虽然改制后成了邱沛阳一人独资企业,但是职工仍然一千多人,福利更好了。(下期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