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太史公 司马迁对秦国名将王翦的批评,有失偏颇,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太史公写道:

尼山历史 2024-09-25 21:51:47

叫板太史公 司马迁对秦国名将王翦的批评,有失偏颇,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太史公写道:“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太史公的这个批评对王翦是不公平的。其原因有四: 其一,历代到秦国的政治家、谋略家都是来帮助秦王们建立功业的,都不会在“辅秦建德”层面给秦王出主意的。这些政治家、谋略家包括百里奚、迎蹇叔、商鞅、张仪、范睢等人。 一般说来,“建德”做法是儒家专长,而秦与儒家无缘。总起来说,“建德”这就不是秦国的传统,要求一个老将去做这个事,这不是强人所难么? 其二,从担任的职务上说,王翦担任的不是丞相,而是大将。丞相都做不到的事,你让一个大将去做,可能吗? 其三,太史公说“翦为宿将,始皇师之”,似乎因为“师之”,王翦就能做到他人做不到的事。就说文信侯,曾经始皇“父之”,结果又如何?就说商君,曾经威望素著,其所取得的成就应该不亚于王翦,其结果又如何? 其四,再回到王翦自身,说说王翦与始皇帝的关系。王翦对始皇帝的评价是“秦王怚而不信人”。“怚”有粗疏、鲁莽、粗暴之意,王翦一直要做的就是要争取始皇帝的信任,而且是王翦的成就名望越大,始皇帝的忌讳防范就会越深。“思不出其位”,一切都还好说。所以,王翦能够自保已属不易。 从秦历代君主上讲,“建德”基本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因秦或秦帝失“德”导致后面出现严重恶果,而把秦卓有成就的大将数落一通,这不合情理吧?

0 阅读:1
尼山历史

尼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