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你在重庆哪里?解放碑?洪崖洞?李子坝?还是朝天门?人多吗,堵车吗,好玩吗。
作为旅游城市,重庆的网红景区在节假日有多少人,有目共睹。所以,去人少的地方也许是另一种选择。
在网红景区一江之隔的南滨路,就有很多人少又特别的地方,作为重庆开埠和现代化的见证者,南滨路上的各种建筑与遗迹无声地讲述着这座西部重镇的百年风云往事。
慈云寺附近玄坛庙,除了我认为特别有感觉的野猫溪,黄家巷,和已经被拆掉的海狮路,还有一个隐蔽的所在,前几年一直隐藏在杂乱的密林中,我每次带人去野猫溪都会从上面经过,却一直没路下去,直到今年才被开发出来,露出真容。这就是抗战时期的中国好莱坞,中央电影摄影场(中电)。从1937年底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电在这里拍摄了23部抗战新闻片和《孤城喋血》,《中华儿女》,《长空万里》3部抗战故事片,为提振抗战信心作出了很大贡献。
1934年中电成立于南京,由KMT直接领导。1937年“八·一三”后开始内迁,年底迁到重庆南岸玄坛庙和黄家巷。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日本飞机时不时在头上丢炸弹,电影场内很多装备也不齐全,吃住条件也很差,工资待遇还低。但在这种特别艰苦的环境下,大明星们却能够放下身段,筚路蓝缕。白杨,赵丹,王人美,蝴蝶,金焰,秦怡,孙渝等一大堆当时的超级明星和导演,都在这里拍了电影。里面最年轻的应该是秦怡,就是一直活到2022年百岁高龄过世的那位德艺双馨老艺术家。当年虽然刚出道,但是美丽动人,气质特别好,在陪都是著名新星,连周en来都非常赞赏她。
电影明星们很多就住在玄坛庙附近,条件艰苦但爱国心不变,抗战胜利后白杨回到上海,曾经说过他们在陪都重庆生活条件有多艰苦:“那是我们吃的是石子、沙子、稗子、老鼠屎掺和在一起的平价米,下饭菜是海椒面拌牛皮菜… …半个月吃不上一回肉,三年买不起一双皮鞋…”。这种条件,现在某些流量明星们能坚持吗?怕是早跑回大上海当汉奸了。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电回迁,1951年,这里成为重庆茶厂所在地,计划经济时代著名的“峨眉”牌重庆沱茶就是这里生产的,当年老重庆无人不知,公园里老茶客们一碗茶半碗茶叶,除了茉莉花茶,基本就是这个重庆沱茶。可惜2001年重庆茶厂倒闭,最正宗的重庆沱茶就此消失。同时,茶厂厂房,也就是中电的这些摄制场,也跟随着坍塌在历史的尘埃中,如今这里只剩部分框架,虽然挂牌文保单位,但你懂的,要去的快去,也许明年就彻底倒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