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肆无忌惮抓捕华裔专家,103名华裔专家被定罪,手段恶劣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科技战愈发激烈。美国通过“中国行动计划”这一恶劣手段,打击在美华裔学者与科学家,不仅是为了争夺科技话语权,更是在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崛起。以103名华裔专家被定罪为标志,这场斗争的性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用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将这些华裔科学家打造成“替罪羊”,让他们背负间谍和威胁的恶名,来支撑其反华政策的合理性。
从2018年开始,美国司法部推出了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该计划要求全美94个司法区每年至少提起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案件,即使在没有实际犯罪证据的情况下,司法部门也要“编造”出一个所谓的间谍案。正因如此,在美华裔专家、学者成为了最直接的“受害者”。在这些案件中,诸多华裔科学家因一些微不足道的疏忽或未申报的海外项目就被污蔑为“间谍”,遭到无理逮捕和起诉。数据显示,自该计划实施以来,已有103名华裔专家的职业生涯被毁,他们不仅失去了工作,还被打上“间谍”的标签,无法再继续科研工作。
这不仅是对华裔科学家的打击,更是一种“寒蝉效应”,让更多的华裔科研人员感到不安全,纷纷选择离开美国或回国发展。美国希望通过这种手段,削弱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进展。但讽刺的是,许多科学家在被迫离美后,反而带回了更多的先进知识和经验,帮助中国技术的崛起。
谭鸿锦的经历就是个典型例子。他是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材料科学博士,2017年加入美国石油巨头Phillips 66公司,专注于储能技术的研究。然而,谭在2018年底萌生了回国发展的念头。出于对家庭的考虑,他向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结果却引发了一连串的厄运。
事情的导火索是一个无意中遗留在家中的U盘。尽管谭在发现U盘后立刻归还,并没有任何机密信息外泄,但公司却以此为由,向美国联邦调查局举报他“窃取商业机密”。这原本是一件小事,却被美国司法部门迅速升级为“经济间谍案”,谭被指控窃取了价值10亿美元的公司机密,甚至与中国政府勾结。面对这些莫须有的指控,谭不但失去了自由,还被美国媒体广泛报道为“间谍”,个人声誉受到极大打击。
在这些案件中,华裔科学家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即使没有确凿证据,美国司法系统通过各种手段逼迫他们认罪。以谭鸿锦为例,虽然他并未承认所有指控,但美国检方却不断通过延长审判时间、增加律师费用等手段,迫使他在极大的压力下“认罪”。最终,美国媒体大肆报道“谭认罪”的消息,却对背后的司法逼供过程只字不提。
面对美国的恶劣行径,中国政府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国家安全部已多次表态,坚决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并呼吁全球各国正视美国利用司法系统打压科技人才的事实。同时,中国的科技领域并没有因为美国的打压而停滞不前,反而加速了自主创新的步伐。正如一位中国外交官所说:“美国妄图通过这种低劣手段削弱中国,但最终损失的只会是自己在全球的公信力和科技领先地位”。
尽管美国通过所谓的“中国间谍案”来打压华裔科学家,并借此对中国技术封锁,但中国科技的崛起并不会因此止步。正如中国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进步一样,美国的种种打压手段并不能阻止中国迈向科技强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