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日1959年12月4日下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欣华看历史 2024-12-04 18:58:16

历史上的今日

1959年12 月 4 日 下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策问题。毛泽东作长篇讲话,会前写了详细的讲话提纲。他在讲话中说:

敌人的策略是什么?硬的软的两种策略。目的是保存自己——保存资本主义,消灭敌人——消灭社会主义。策略:一是在和平的旗帜下准备战争,大搞基地、导弹,准备用战争的方法消灭社会主义。这是第一手。二是在和平的旗帜下,大搞腐蚀、演变,用各种办法包括文化、人员往来等等,以腐蚀、演变的方法消灭社会主义。这是第二手,是着重的一手,杜勒斯在世的时候,这个政策就定下来了。基本原则是有时解,有时紧张;这里和解,那里紧张,欧洲和解,亚洲紧张; 争取机会主义,孤立马列主义。修正主义是否已经成了系统,是否就是这样坚持下去?可能已形成系统,二十大是一个系统。可能就这样坚持下去,还要看一下,也可能有改变,自己改或别人来改。中苏两国的根本利益,决定这两个大国总是要团结的,不团结不堪设想。某些不团结,只是暂时的现象,仍然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赫鲁晓夫的政策,有消极的方面与积极的方 面。农业、工业下放,七年计划,这是人民的要求,也受我们一些影响,虽然不提大跃进,但也在加快,也对我们的表。我跟大家的口径有些不一致,对赫鲁晓夫比大家估计得好一些。想想历史,也有下面这样一些一个指头的事件。一九五六年苏共二十大,反斯大林,同时提出和平过渡论。我们发表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一论》犹可,《再论》使赫鲁晓夫恨透了。一九五七年我们整风反右,他实际上反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那篇文章,他是不同意的。这一年秋天的《莫斯科宣言》,实际上是批判了他。他的两次稿都拿出来了,人家都知道用的是我们的稿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向苏共提出的《关于和平过渡 问题的意见提纲》。一九五九年,西藏事件,中印边界事件,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中印边界事件,他们发表塔斯社声明,全世界资产阶级看了都高兴。全世界反华反共运动,除印度以外,

还加上印尼反华。反华大合唱,调子不同。苏联射了好多箭。反华大合唱还会唱。我们准备被孤立,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能得到许多国家、许多人民的拥护,许多共产党的拥护。

我们从来相信广大群众,我们不会孤立。我们怎么办?周总理讲了三条:一、建立独立的经济体系;二、突破国防尖端; 三、党的团结。这三条提得很对,再加一条:四、建立技术队伍。华东协作区这次开会,他们感到在这方面注意不够。搞工业体系,要建立技术队伍,希望各大区都注意这个大问题,各大区、各省要建立无产阶级的理论队伍和技术队伍。中国在八年以内可以比较强大起来。进一步强大,还要到第四、第五个五年计划。赫鲁晓夫的话说了不算,不能严肃地相信他,但是我们要认真对待。他是实用主义,有利就干。少奇同志已经讲了,对苏联要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我们要摆事实,讲道理。在外交方面要注意,有些事情,一个时期看起来严重,一个时期看又不那样严重。我们对苏联还是:学习苏联一切优点(他们留一手是常情),拥护苏联正确的主张。在一个相当时期内,我们不说话,不回击。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吵架,对帝国主义有利。他出无头告示,我们不能这样干。反华反共对我们有好处。一是暴露了反动派的 面目,在人民面前丧失威信;二是激起世界大多数人民觉醒起来,他们会看到帝国主义、反动民族主义、修正主义是骗子。全 世界极为光明。乌云越厚,光明越多。黄梅雨季节过去,晴天到 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大发展在中国,这是毫无疑义的。赫 鲁晓夫这些文.相当幼稚。可能是受帝国主义骗了,也可能受骗了一下又回来。他不是老练的政治家,不大懂马列主义,不讲原则,翻云覆雨。他一怕美国,二怕中国。他的宇宙观是实用主义,这是一种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他缺乏章法,只要有利,随遇而变。迷恋于暂时的利益,丢掉了长远的利益。苏联人民是好的,苏联是十月革命的策源地,列宁的故乡。但是党和若干人中有许多不好的东西,有若干形而上学,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还有大国沙文主义,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列宁死得早,没有来得及改造。总有一天要走向它的反面,改好,或者自己改好,或者由旁人改好。我们也会走到自己的反面,我们的办法是两年整一次 风。目前情况好起来,好好掌握,不要过了。反“左”不出右,反右不出“左”。命令主义值得注意。

0 阅读:0
欣华看历史

欣华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