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蛙学者看六代:《中国第六代战机的下一步》——近十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在国际

飞扬军事铁棉袄 2025-01-13 20:17:58

岛蛙学者看六代:《中国第六代战机的下一步》——

近十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在国际防务圈引发持续关注。得益于强大的国家资源支援,以及针对尖端军事技术的积极研发布局,中国在五代机及部分“第六代”概念的验证层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随著歼-20、歼-16等机型日渐成熟,并逐步扩大在解放军空军(PLAAF)和海军航空兵(PLANAF)中的服役数量。诚如各界预期,到2025年前后,中国两大航空制造巨头—成都飞机工业集团(CAC)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SAC)—将在下一代或升级版隐形战机、航电系统以及无人作战平台等领域取得新的发展里程碑。

尽管中国官方对尚未公开的型号与研发计画多保持低调,但是依据英国《简氏防务週刊》(Jane’s Defence Weekly)、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美国RAND公司与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等国际权威机构的分析,普遍认为中国将在2025年前后聚焦潜在的“第六代”概念机的先期研发与验证,并且定位于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平台。

2024年12月22日,具备后掠翼的双引擎飞机照片率先在沈阳市流传开来。随后在12月26日,一架三角翼配备三联装向量发动机的飞机也在成都问世,外界依据该型飞机的机身编码而暂时称作“歼-36”。2025年元旦,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的MV“中国人”,也出现疑似“歼-36”的剪影,被认为是“第六代战机”正在研发的“间接官宣”。这些趋势既源自美中在尖端军备领域的竞逐,也受到印太区域安全环境与新兴科技变革的推动。

成都与沈阳:双轨并进

从目前所知的外观来看,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和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军机都採用无尾翼结构,以及无垂直水平稳定器,大部份已知的外观也都符合美国第六代战斗机设想的概念,因此两款军机被推测为解放军第六代战机的疑似原型机。

因为需求不明确和庞大的经费,美国的第六代战机研发计划“次世代制空权”(Next Generation Air Dominance,NGAD),已于2024年7月被美国国防部暂停。虽然在特朗普胜选后,空军于12月份宣布将把选择权交给新政府,但是美国在同一领域的专案进度仍明显落后,这也使得美国面临空军的“史普尼克时刻”,同时也是特朗普2.0面临美中军事竞逐的重大课题。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挑战美国与西方国家对于“第六代”战机的论述。从美国的NGAD(Next Generation Air Dominance)计画、欧洲的FCAS(Future Combat Air System)与英国的Tempest专案,都在寻求跨越隐身技术的新一轮飞跃,其中包括:高能定向能武器、分散式感测器与人工智能作战管理等跨时代的科技,但也担负技术不成熟的风险,一如当年F-35专案启动之初。

《外交官》杂志(Diplomat)的评论指出,成都上空出现“歼-36”应是轰炸机,或是战斗轰炸机,其最大起飞重量可能超过五十吨。由于没有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隐身性能会比现有的第五代战机更佳,更大的翼展比例能将更适合高高空作战。

“歼-36”的体积较歼-20至少大1.5倍,能搭载更多的油料,若配合空中加油技术的,作战半径可远至3,000公里外的第二岛链。澳洲军事专家斯威特曼(Bill Sweetman)认为,“歼-36”是为支持中国实现战略目标:建立区域主导地位,包括武力吞併台湾的能力。

相较于“歼-36”问世的影片较为清晰,“沈飞”的六代机或因流出片段的细节有限,因此讨论的热度也较低。从目前的观测的画面得知,机体比伴飞的歼-11战机略大,但是比“歼-36”小上许多。由于“沈飞”的主力产品是舰载机,因此设计上会更重视提升力,或许是新一代舰载机的验证机,并且能相容于076两栖攻击舰所搭载的电磁弹射器。

2025年前后,FC-31的测试与定型或已趋于成熟,进而在新型航母上进行更大范围的海上测试与评价。近期曝光的“沈飞”新机型,也将提升解放军的远洋投射能力,以及实践所谓“蓝水海军”战略产生关键影响。

影响新世代军机的关键技术

发动机一职以来是中国军机研发的瓶颈。新一代WS-15若能稳定量产,除决定歼-20全面升级的时程,也会为未来的舰载机与高机动战机带来新的设计空间。RAND公司的研究强调,中国在发动机与推力矢量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飞机过失速机动能力,也能改善短距起降与舰载操作的适用度。这将与美国F-35B、俄罗斯Su-57等机型在操作灵活度上更具竞争力。

2019年时,中国已验证“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的技术,在不同速度与高度的环境,可以选择是否切换衝压模式。近期曝光的“歼-36”若是在搭载三具发动机的条件下,将有可能实现瞬间衝压至四马赫以上的速度,足以躲避多数的空对空飞弹,包括美军主力的AIM-120。

全球第五代、甚至“第六代”战机竞逐的核心,莫过于航电整合与数据融合能力。F-35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佔据优势,很大程度是因其先进的感测器融合和资料链系统,使飞行员能即时获得战场资讯的完整图像。目前中国正在积极追赶,歼-20与FC-31的后续升级重点也集中于雷达、被动式感测器以及高速数据处理晶片。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慧正快速渗透战机的自动化驾驶辅助、目标识别与无人僚机协同指挥等领域。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的研究员格里科(Kelly Grieco)指出,美中新一代战机的设计均围绕“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解放军的第六代战机将搭配更高效能的处理器与传感器,提升作为战场节点的机能,强化无人机的边缘运算能力,实现与无人机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

由于无人航空器在现代战争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从美国的“忠诚僚机”(Loyal Wingman)计画到俄罗斯的“猎人-B”,世界主要大国皆将无人机视为先进航空体系的不可或缺一环。中国不仅在中小型无人机出口上享有广大市场,也开始探索高性能形的隐形无人战机。倘若中国能将AI技术与自身的广域通讯网路相结合,对美国及其盟友在区域空中优势的平衡或将构成挑战。

单一的武器发展固然不是决定战略的关键因素,仍是要从整体的国家战略目标,以及军事战略欲达成的目的,才能评估武器突破或发展的意义。由于美国的第六代战机计划尚未定案,这两种原型机展现出极具攻势性的战略诉求,展现出解放军已有自信具备相当的技术突破第一岛链,甚至面对来自第二岛链的美军。目前解放军已具备东风17和东风31系列飞弹可攻击第二岛链地区,若进一步搭配第六代战机将可形成超长距离的打击能力。2024年9月,解放军在太平洋地区的飞弹试射距离已可至第三岛链,近日曝光的第六代战机也有类似的战略企图。

考察两次波斯湾战争、波士尼亚战争,以及空袭利比亚和ISIS的经验,具备匿踪能力的先进战机的主要负责第一波的战场清理,尤其是执行远距离以空对地飞弹攻击机场和地面设施的任务。因此,解放军发展第六代战机的战略目的,不会是为投入台海空域作战,而是将目标放在第二岛链甚至第三岛链的美军。透过长距离奔袭发起先制打击,延迟美军驰援第一岛链的速度,实际上一种拒止与反介入能力的延长。

军备竞逐牵动美中科技战

中国空中力量的快速更新,势必刺激邻近国家加强自身的防空与空战能力。日本、韩国、印度与东南亚部分国家皆在採购或研发更先进的战机及防空系统。美国也持续向亚太盟友(如日本、韩国与澳洲)输出F-35,并加快自身NGAD计画的进度,以保持空中优势。这种“你追我赶”的态势,可能为印太区域埋下新一轮军备竞赛的种子。

军事航空的竞争背后,也体现出更广泛的科技争端。先进发动机、航电晶片与複合材料等领域具有高度专业门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的技术管制与出口禁令,正加深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中国若能在此过程中完成高水准的自给自足,不但可为军工研发减少风险,更能在高端科技产业佔据一席之地;反之,如果受到贸易战的影响,关键零组件的研发或量产受阻,则会显著放慢新一代战机的部署时程。

解放军的限制与台湾面临的挑战

综合国际研究机构与专家的观察,中国到2025年前后很可能在军机研发和部署上取得一系列实质进展,特别是在隐形技术、航电系统及无人协同领域。然而,国产发动机的成熟度、複合材料的技术瓶颈及AI技术在军用领域的落地,都仍面临挑战。

虽然解放军高调曝光第六代战机的原型机,但是现阶段仍未能实现西方第六代战机的关键论述功能,像是高功率定向能武器、广域AI协同,以及电磁管控(EMCON)策略,这些机能仍需要较高层次的运算晶片与人工智慧科技水准,并且投入较长的研发和测试週期,实际要能量产和形成战力或许还需要数年的时间。

对美国与其盟友而言,这标志著一场全新层次的空中竞争已然来临,台湾在发展主力战机的道路却很遗憾的在去年10月中止。未来五至十年,世界主要大国在新一代战机与自主系统领域的竞赛,势必更加激烈,台湾不能被动的坐等F-35的政策开绿灯,必需透过自主研发双轨并进,争取美国开放的意愿。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成都与沈阳在2025年前后推出的新型战机,不仅是航空工程的里程碑,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战略讯号:中国正在以更坚定、更主动的步伐迈向自主的先进军工体系。未来的空中与航太竞赛,注定不仅是技术、产能与人才的比拚,更是国力、外交与全球秩序再平衡的试炼,台湾增长的军费支出应同时重视军事工业的投资,以及产业的正向循环,才能帮助台湾突破军购的性能天花板限制。

※作者为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东协经济贸易文化发展协会”研究员。

飞扬军事[超话]

0 阅读:63
飞扬军事铁棉袄

飞扬军事铁棉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