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本来不会输的,白起想干掉廉颇,至少需要付出六十万士兵的代价,廉颇逆风时,坚决不出塔,被秦军嘲笑了两年怯战,胆小如鼠,廉颇意志极为坚定,就是不出城送死,越塔强杀国服第一上路,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要不是赵王中了反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掉了廉颇,白起来了也攻不破廉颇守的城。 用 “不出塔” 形容廉颇的打法,倒挺实在。他哪是胆小,是把战场的虚实摸透了 —— 秦军远道而来,耗不起长久对峙,赵国守着城池,粮草补给比秦军方便,只要沉住气不冲动,等秦军熬不住了,自然有转机。那两年秦军的嘲笑,更像急得跳脚的狠话,真要敢硬冲,六十万兵力的代价可不是说说的。 赵王换将那步棋,才真叫把好牌打歪了。赵括读的兵书或许能堆成山,可战场不是书本上的字儿。廉颇守了两年的城,哪处城墙结实,哪条小道能运粮,甚至秦军每天换岗的规律,这些摸爬滚打攒下的门道,哪是兵书里能学来的?他一上来就改了廉颇的法子,非要出城跟秦军硬碰硬,这不就像没摸清对方套路就乱越塔,可不就中了白起的圈套? 说到底,这仗输得冤,冤就冤在赵王没分清 “稳” 和 “怯”。战场上能沉住气守着胜算,比一时的勇猛金贵多了。要是能信得过廉颇那股 “任你怎么骂,我就不出城” 的劲儿,说不定长平之战的账本,就得换个写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古代打仗也没有卫星,怎么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其实很简单!公元前260年,长平
【57评论】【185点赞】
smart
傻不拉叽,长平之战的罪人实在就是廉颇。长平之战时,秦国由进入商鞅变法经历4代君主近百年,政治清明,上下一心,幅员辽阔拥有当时天下最肥沃的粮食产区,成都平原,巴蜀平原,河西走廊。而赵国本土以山地为主,耕地贫瘠。在秦惠文王灭巴蜀拓地千里之时,赵武灵王才开始登录历史舞台改胡服骑射,而这一改革仅仅是提升了军队的作战灵活性。对国内生产力和政治是没有提升的。赵国的强大是在灭了中山国后开始的,但还没强多久就发生了夺位之乱赵武灵王都死在了这次内乱中,国力大大打了折扣。在人口,国土,耕地,政治都不如秦国的性况下,廉颇的坚守拖垮的不是远运粮草的秦国,而是赵国。何况长平之战初期廉颇就频频失利把战场从韩国带回到赵国。赵括不过是个悲伤背锅侠。
饿了 回复 溪影归鸿 09-23 14:40
连赵王赵括甚至反间计的间谍都不敢说赵国耗不过秦国,长平至今两千多年更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过累死的话,也就是现代吃的太饱了出现一大堆他这样不懂装懂的键盘侠开始把锅扣到廉颇头上
溪影归鸿 回复 09-23 12:37
廉颇成长平之战的罪人了?真是什么观点都有啊。
饿了
必须给个赞,难得现在自媒体还有人赞同廉颇防守策略!长平至今两千多年,也就是现代突然出现一大堆不懂装懂键盘侠,天天意淫赵国缺粮耗不过秦国才换帅!难得见到小编这样的一股清流!
饿了 回复 08-31 17:35
败家之后借粮很正常,不代表败家之前缺粮。长平属于野战,后方可以把粮食运到军队。邯郸之战就是纯粹的守城战了,必须提前囤将,你不可能跟围城的秦军说今天先别打仗,让我们把粮食运进去吧!古时候耕地都在城外,你也不可能出城种地收粮啊!
乌鸦 回复 饿了 09-01 16:52
秦也想决战,赵王也想决战。一直耗下去,必然熬不住。但秦明显是更坚定的一方,多种原因之下(外教,离间等等),赵王想一鼓作气结束这场漫长的战争,而秦也巴不得赵国主动决战!秘密换上了很大原因白起就是为了让赵军能主动出击,跟秦军决战!至于那些说缺粮的,或者说赵括多厉害的…都是现代网文看多了
溪影归鸿
现实是白起廉颇都拿对方没办法,秦赵双方都在熬,就看哪方意志力不坚定。秦熬不住了,或者说不想再熬下去了,弄个反间计试试吧,没想到真好使了。赵括肯定没廉颇厉害,否则秦国傻啊,非得换个比廉颇还厉害的给自己添堵?
不问岁月任风歌
秦国是开动的是国家战争机器,综合国力远超其余六国,即便一败,也能很快起来
用户10xxx29
长平本就是赵必胜之局!给此文大大的赞!
用户10xxx37
稳是很稳,输是确定了的,赵王引进赵括,就是给个变量,希望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