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82601 373年,晋大司马桓温逝世。桓温在世时,掌握了晋国的全部权力,他完成了权臣的“第二高成就”,废立皇帝。桓温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孤注一掷的魄力。他的唯一一次大胜,是因为部下错把鸣金撤兵的命令听成击鼓进攻。之后的霸上之役,他与长安近在咫尺,却不敢进攻;在枋头之役中,他与邺城近在咫尺,也不敢进攻。两次溃败,皆不是因为进攻失利,而是撤退时被攻击。 而在政治上,他渴望,也有能力篡夺皇位,可惜同样缺乏魄力。372年,晋简文帝司马昱卧病,一夜之间,发四道诏令,征召他进京,这是完成梦想的良机,结果他却因为恐惧,拒绝了。 司马昱原本想要让他辅政,给他诸葛亮的待遇,即幼帝能辅就辅,不能辅可以取而代之。结果被王坦之要求更改诏书。桓温没有捞到禅位,也没了摄政的权力,紧紧只是给老弟桓冲抱怨,而无其他动作。

无怨无悔有几人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不称职的网络喷子
桓温一辈子都太谨慎了
金戈铁马
不懂装懂,搞得自己比桓温还聪明一样。桓温没进长安,刘裕倒是进了。但刘裕的结果看到没?关中二十万精锐,全死光光了。桓温进长安就能做的比刘裕更好?
往事随风 回复 11-10 23:49
但谈到刘寄奴,咱竖大拇指,谈到桓温,就是。。呵。。呵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