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亿斤粮食说不要就不要了?数万名官兵和农民辛苦开垦半个世纪,能养活一亿人的中国

嫣然一笑的样子 2025-08-28 23:17:35

几百亿斤粮食说不要就不要了?数万名官兵和农民辛苦开垦半个世纪,能养活一亿人的中国粮仓“北大仓”,为何要“退耕还荒”? 时光回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时国内一穷二白,四亿多国人的吃饭问题迫在眉睫。 我国虽地大,但可耕种土地占比并不高,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粮食产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保障粮食供应成了燃眉之急,国家将目光投向东北,锁定了这片沉睡的“北大荒”。 这里地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更重要的是,它坐拥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地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是普通黄土地的近十倍,“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1947年,东北行政委员会率先吹响“向荒原进军”的号角,拉开开发北大荒的大幕。 1954年起,十万解放军复员官兵作为主力军,满怀豪情奔赴北大荒,脱下军装换上农装,扛起锄头和铁锹,投身拓荒事业。 随后,知识青年、科技人员、地方干部纷纷响应号召,从全国各地赶来支援。 他们面临的是超乎想象的艰难,住的是“地窨子”,一半身子在地下,四面透风,冬天寒冷刺骨,夏天闷热潮湿,吃的是高粱米饭、咸菜汤,有时甚至只能靠野菜充饥。 但这些困难并未击退他们,凭借顽强意志,他们排干沼泽、砍倒树木,在荒原上硬生生开辟出一块块农田。 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奇迹发生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113个大型国营农场拔地而起,耕地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 粮食年产量不断攀升,一度逼近400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养活了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华粮仓”,还将部分粮食远销海外,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骄傲。 但长期过度开垦,也给北大荒带来沉重生态代价,为了获取更多耕地,人们大规模砍伐森林、排干湿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黑土地失去植被保护,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峻。 水利部报告显示,开垦前,北大荒黑土层平均厚度近1米,到21世纪初,许多地方已不足40厘米,部分区域甚至露出黄土层。 大自然形成1厘米黑土,需要200到400年,而人类几十年的过度开发,几乎耗尽数万年积累的黑土资源。 与此同时,土地肥力大幅下降,年复一年种植玉米、大豆等耗地作物,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减少,比开垦前降低了三分之二。 农民们最有切身体会,以前一垧地施200到300斤肥就足够,如今得用500斤以上,粮食产量还难以保证。 湿地,这个被誉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在北大荒大面积萎缩,为了开垦耕地,大量湿地被抽干,近60%的森林和湿地消失,生态平衡被打破。 曾经“棒打狍子瓢舀鱼”的热闹场景一去不复返,东北虎、梅花鹿等珍稀动物失去栖息地,几近灭绝,丹顶鹤、东方白鹤等候鸟被迫迁徙。 生态脆弱,旱灾、洪灾等极端天气愈发频繁,给当地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面对生态困境,2000年,国务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01年,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开始有计划地“退耕还荒”。 这一决策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发展观念的重大转变,早年开发北大荒,是为解决生存问题,让人们吃饱饭。 如今,我国国力日益强盛,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有能力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追求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大荒的转型势在必行。 “退耕还荒”效果显著,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几十万公顷土地重新变回林地和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生机,水丰林美、鸟鸣鹿欢的景象再次出现。 不仅如此,农业形态也更加多元,从传统单一粮食种植,向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有机农业转型,发展林业加工,开展林区特色旅游,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北大荒从“荒”到“仓”,再到“退耕还荒”,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深刻的生态变迁启示录。 它见证了几代中国人为解决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拼搏与奉献,也警示我们,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0 阅读:16704

评论列表

tb87378474

tb87378474

67
2025-08-31 10:09

意思就是不能过度开发,现在要恢复生态环境,

蒲公英 回复 09-11 01:25
以前没得吃,全国上下也没那个意识;肯定是先填饱肚子再说。

红太阳

红太阳

39
2025-09-13 06:36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生态环境是要保护,但总不能是耕地都不要吧!

鱼龙舞 回复 09-27 05:59
地要养的,用久了会贫瘠的。

寿卿山人 回复 09-27 20:06
变项目,又一工程招商

GGG

GGG

21
2025-08-29 09:10

农业精细化发展是大趋势,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观念中无异于自断经脉

用户10xxx29

用户10xxx29

15
2025-08-30 16:29

没明白。

理高

理高

14
2025-09-15 09:38

请问是哪位专家说的?

别忘记梦想

别忘记梦想

13
2025-08-30 19:44

所以跨过黑龙江,去俄罗斯包地租地搞种植,把本土的土地保护起来。

树苗

树苗

10
2025-09-15 08:14

主要是有机肥不够

橙子 回复 09-22 12:36
有机肥都发电用了

小鸡炖蘑菇

小鸡炖蘑菇

10
2025-09-20 11:53

人工开挖水渠,在土地贫瘠地方开挖水池,减少地下水使用

小马哥

小马哥

9
2025-09-01 08:13

粮食要涨价吗?

蓝田得玉 回复 09-13 07:05
先不说对与错,但从你总能多看一步,说明你眼光很独到!不同寻常!

橙子 回复 09-22 12:37
粮食涨价是必然的趋势,

安逸

安逸

8
2025-09-04 18:18

科学种植与生态平衡很重要。不能再象以前只知索取。

孤鹰

孤鹰

6
2025-09-21 12:20

这个专家是放屁专家

用户10xxx42

用户10xxx42

6
2025-09-25 13:18

农业技术这块不如人家欧美先进,美国地大物博就不说荷兰法国,跟中国一比就小多了,人家是农业强国农产品出口强大,循环利用休耕休渔期人家人口不多农业现代化技术发展早重视环境生态,我们那么多人口又一穷二白为了吃饱饭根本顾不得生态,等到好不容易发展进步了,又必须为之前的过度开垦破坏环境去买单,才开始研究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中国地大物博才有机会去尽量更正修复换其他落后的国家早就毁了

闲云野鹤

闲云野鹤

6
2025-09-26 23:01

现在是鼓励去外东北垦荒,那边一直都没开发过,土地肥沃,跟内东北刚开发时一样,内东北的土壤已经过度利用了,要休耕养地。

腾翘

腾翘

5
2025-09-21 00:44

以后人口逐渐减少,生态还会随之逐渐恢复,不过跟咱们这辈人没什么关系了。

秋水山人

秋水山人

4
2025-09-27 20:22

开野生动物园,鱼塘,森林公园等,充分利用以前的成果

我的你的

我的你的

2
2025-09-16 11:50

有图有真相,别凑合着发乱七八糟的图片

用户17xxx45

用户17xxx45

2
2025-09-26 19:58

又是第六纵队在做妖

用户14xxx29

用户14xxx29

1
2025-09-25 12:02

为什么不退商品房还耕?

用户11xxx07

用户11xxx07

1
2025-09-27 12:54

各省真正的耕地应该不比北大仓小

嫣然一笑的样子

嫣然一笑的样子

嫣然一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