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台湾省2025年这个4万美元的人均GDP,已经没啥意义了。 现在台湾的经济就像一棵大树,半导体产业是长得特别粗壮的树干,其他行业却像营养不良的枝叶。 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几家科技企业贡献了超过五分之一的 GDP,出口额占了将近一半。 这些企业赚得多,自然把人均 GDP 的数字拉了上去。但普通民众感受不到好处,因为资源都被这个大树干吸走了。 半导体工厂耗电量惊人,占了全岛发电量的三成以上,导致其他工厂经常面临限电,传统制造业的老板们愁眉苦脸,订单再多也不敢接,怕突然断电造成损失。 更明显的是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电子行业的工程师们薪资逐年上涨,可做餐饮、零售的普通员工,工资单上的数字多年没怎么变。 有年轻人算过一笔账,在台北租个带阳台的单间,每月房租要花掉工资的一半还多,想攒钱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种情况在中小城市更明显,除了少数科技园区周边,其他地方的商业街冷清了不少,有些开了几十年的老店撑不下去关门,门口贴的转让告示风吹日晒褪了色。 台湾经济还有个大问题,就是太依赖外部市场,尤其是大陆,每年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占了总出口的三成多,赚来的顺差撑起了经济的半壁江山。 可这两年当局搞的一些政策,让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难,农民们最有体会,以前大陆游客多的时候,高雄的芒果、台东的释迦不愁卖,价格也好。 现在游客少了,水果丰收了却要贱卖,有的烂在地里都没人收,做旅游生意的老板更惨,旅行社关门了一半,导游们要么转行开网约车,要么去餐馆端盘子。 最让人担心的是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台积电这些年不断增加在美国的投资,动辄几百亿美元,不少技术人员和设备都往那边搬。 岛内的研发投入反而减少了,一些中小企业想跟大厂合作搞创新,却总被冷落。 有工程师吐槽,现在台湾的科技产业就像在替别人打工,核心技术和市场都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只赚点加工费,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化,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这些工厂的普通员工。 民生方面的问题更直接,台北的房价已经涨到让人望而却步,年轻人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就算找到工作,起薪也不够覆盖基本生活开销。 医院里看病的老人抱怨挂号费又涨了,退休金却没动静,这些实实在在的困难,都不是那个 4 万美元的人均 GDP 能解决的。 有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企业老板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尤其是那些做传统行业的,原材料涨价、订单减少,每天都在为生存发愁。 台湾省的经济就像一艘偏航的船,只靠半导体这一个引擎往前冲,其他设备都快生锈了。 如果不及时调整方向,不重视产业均衡发展,不恢复两岸正常的经贸交流,就算人均 GDP 再高,也只是个虚浮的数字,带不来真正的民生改善。 参考资料:金融界《台湾第二季度GDP同比8.01%》
郝龙斌连出三招,想和赵少康切割?结果却遭到大陆方面警告台湾选举的钟声敲得震天
【1评论】【2点赞】
用户10xxx54
以前靠台湾亲戚帮衬一下的大陆亲戚,现在大部分都过的比台湾好
额
台积电向美国一投资就是千亿美金。台湾赚的钱全跑美国去了。老百姓多少年不涨工资了。
用户10xxx51
台湾的GDP实际只有统计数据的一半。它把境外台企的产值都算上去,比如在大陆越南的产值算进去,很虚,占一半左右,实际GDP是数据的一半。去过台湾的都看到,破破烂烂的,机场车站店面破旧的笑死人,光台北车站晚上就睡着几百号无家可归的人,南台湾就是个大农村穷破旧,住铁皮房一大堆,民房和猪圈差不多。台湾人抠门,实际穷,生活成本高。 台湾的最低工资线基本上就是最高工资了。大学毕业生薪资基本就是6000多,南北差距也大,南部其实拿不到。整体台湾很落后大陆了。航空航天,军工,互联网,高铁,家电,汽车,电力,通信,基建,交通,物流等,全面落后。能吹一下的,只有起步早的半导体和代工这一块,要不是米粒奸打压,半导体也很快落后了,不过也用不了几年了。去一趟看看就知道了,会不屑一顾。
撞我心上
2000多万人口,有几个全球优势产业。吃的很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