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年,48岁的太平公主,被侄儿李隆基赐死,临死前她哀求:“看在我助你登上皇位

阳光少年小明 2025-09-19 17:32:14

713年,48岁的太平公主,被侄儿李隆基赐死,临死前她哀求:“看在我助你登上皇位的份上,放过我儿。”谁知,李隆基挑起她的下巴,冷笑一声:“你没听过斩草要除根么?” 李隆基如此决绝,是因为他明白,只要姑姑尚在,自己就无法稳固皇位,她的党羽盘踞朝堂,她的影响深入军中,任何一丝放任都可能引来新的政变。 所谓“斩草除根”,在权力斗争中是最冷酷却也最直接的选择,太平公主并非寻常皇室女子,她自幼便目睹刀光血影,耳濡目染的是帝王家的冷酷现实。 母亲登基称帝,她亲眼见到宗室兄弟为皇权互相残杀,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她很早就明白,血缘并不意味着亲情,权力才是唯一的保障。 她聪慧敏锐,胆识过人,不甘心沦为深宫中的摆设,成年后,她凭借与生俱来的身份优势与政治手腕,逐步在政坛积累影响力。 710年,太平公主与侄子李隆基联手,发动政变,禁军突入宫廷,韦后与安乐公主被当场处死,唐室再度易主,她以此战功将哥哥李旦推上帝位,而李隆基成为太子。 这一刻,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尚属盟友,可是随着时间推移,矛盾渐渐显露,李旦为维持平衡,对两人势力都加以倚重。 公主仗着拥立之功,权势渐增,宰相们办事先问她态度,再去见皇帝,她的威望与权力,远远超出皇室女子的范畴。 李隆基年轻而刚烈,眼见姑姑权势压过自己,心中早有不满,而太平公主同样对侄子心怀戒备,认为他不受控制。 她开始散布流言,质疑李隆基的太子身份,意图将其换下,甚至在李旦病重时,她暗示星象异常,试图制造舆论,迫使皇帝改立太子。 李旦识破她的意图,反而在次年主动将皇位传给李隆基,公主与皇帝的对立由此彻底激化,李隆基登基,成为唐玄宗,名义上权力稳固,但太平公主仍不收敛。 她继续在朝堂安插心腹,广纳党羽,甚至与宰相们密谋,计划通过毒酒除掉新帝,阴谋尚未展开,消息便泄露,玄宗闻讯之时,立即下定决心。姑姑既然已经动手,那便再无退路。 713年七月初三,玄宗下令先发制人,禁军在长安城中同时行动,一夜之间,太平公主的党羽被大规模清除,多个高官惨遭诛杀,朝堂动荡,血流成河。 太平公主仓促间逃往终南山寺庙,试图暂避锋芒,但很快,她意识到再无生机,只得回到长安,等待命运的审判。 面对玄宗,她提出唯一的请求:保全儿子性命,可是玄宗没有动摇,他明白只要她的后代还在,未来就可能有人打着她的旗号再度挑战皇权。 对于新帝而言,没有任何风险值得保留,她被赐毒酒,静静走完最后一程,她的子嗣也未能幸免,皇族血脉在此被彻底斩断。 太平公主之死震动整个帝国,朝廷百官心惊胆战,百姓传言四起,有人惋惜她的果断与胆识,也有人指责她权欲熏心,终致自取灭亡。 无论评价如何,她的陨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此,李隆基彻底掌控大唐政局,再无外力掣肘,太平公主留下的只是惊心动魄的往事与无数议论。 太平公主生于武则天之侧,成长于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她的一生几乎是母亲的缩影,却未能复制母亲的成就,她以政变开启了权力之路,也因政变阴谋而走向毁灭。 李隆基选择对她痛下杀手,是出于皇权稳固的需要,太平公主在他登基前后的作为,已经让她成为最大的威胁,在残酷的皇家政治里,血缘不再是庇护,而是潜在的危险。 713年夏,她的死亡昭示着唐玄宗彻底掌权,她的名字最终留在了大唐历史最血腥的篇章里,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者。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0 阅读:1142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93

用户14xxx93

14
2025-09-21 09:09

唐朝就一堆垃圾,一畜牲而矣

Rasiel 回复 09-22 02:24
野蛮人

九幽冥空霸

九幽冥空霸

1
2025-09-23 17:56

李隆基留下了太平公主和薛绍的儿子薛重简

猜你喜欢

阳光少年小明

阳光少年小明

阳光少年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