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面对镜头表示:中国是现代世界历史上没见过的国家,中国很独特!表明美国对付中国很吃力没有更好办法! 贝森特在公开讲话里反复强调的“双重压力”,说的就是中国让美国最挠头的地方:经济和军事两条腿走路,而且都走得很稳。过去美国对付对手,要么掐住经济命脉,要么用军事威慑施压,可中国偏偏在这两方面都练成了硬功夫。 美国对付苏联的套路其实挺简单,就是用 “军备竞赛 + 技术封锁” 把对方拖入消耗战。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搞出 “星球大战” 计划,逼着苏联砸钱跟进,光反弹道导弹系统就投了数千亿美元,最后把经济本就脆弱的苏联拖得气喘吁吁。 同时还拉着盟友搞出 “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实施严格的技术禁运,连计算机软件、特殊材料都不准出口,到 1952 年美国对苏出口额居然跌到只剩 1.5 万美元。这套办法确实管用,可放到中国身上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中国 2023 年 GDP 已经达到 129 万亿元,相当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外汇储备常年稳定在 3.2 万亿美元以上,手里握着足够的 “压舱石”。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不是光靠规模撑着,而是实实在在掌握着硬技术。全球 60% 的 5G 基站都在中国,从稀土加工到新能源技术,很多领域都有自己的话语权。这种经济实力加技术自主的组合,让美国想故技重施搞技术封锁时,发现中国早就在关键领域备好了 “备胎”。 再看美国收拾日本的那套 “经济杀手锏”。上世纪 80 年代一纸《广场协议》逼日元升值,很快就戳破了日本经济泡沫。可这招对中国也不好使,中国 2024 年经常账户顺差占 GDP 比重稳定在 2% 左右,人民币汇率有实实在在的贸易顺差支撑,不是谁想压就能压下去的。 耶伦自己都说 “与中国脱钩将是灾难”,这话背后其实是美国企业的集体焦虑。苹果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特斯拉需要中国市场,连华尔街都舍不得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所以美国现在陷入了怪圈:想限制对华投资吧,企业不干;放任不管吧,又怕中国技术赶超,这种左右为难就是耶伦说的 “双重压力”。 中国的厉害之处还不止经济和军事两条腿走路,更在于构建了一套让美国无从下手的 “立体防御网”。军事上,中国军费增长始终与经济实力相匹配,2024 年军费增幅 7%,既没像苏联那样盲目扩张拖垮经济,又保证了国防科技的自主发展。 这种 “适度够用” 的策略很高明,既提升了国防实力,又避免落入军备竞赛的陷阱。经济上,中国不仅有庞大的内需市场,还通过 “一带一路” 把贸易网络铺到了全世界,2024 年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总额达 14.3 万亿美元,就算美国想搞 “小院高墙”,也很难切断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联系。 最让美国挠头的是中国把经济实力和安全保障捏合到了一起,比如中国 3.2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光是数字,更是稳定人民币汇率、抵御外部冲击的 “防火墙”;再比如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布局,既保障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又成了维护供应链安全的战略筹码。 这种 “经济中有安全,安全中有经济” 的模式,让美国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打压手段彻底失效了。耶伦一边警告 “脱钩是灾难”,一边又要推进投资限制,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恰恰说明美国在对华战略上已经找不到清晰的方向。 说到底,耶伦口中的 “中国独特”,本质上是中国走出了一条美国从未见过的发展道路。既不像苏联那样重军事轻经济,也不像日本那样在安全上依赖别人,而是把经济发展、科技自主和国防建设拧成了一股绳。 当美国还在用冷战思维准备工具箱时,中国已经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现在美国才发现,对付这样的中国,既不能靠军备竞赛拖垮,又没法用经济手段拿捏,那些曾经屡试不爽的招数,如今都成了 “过期药”。这大概就是耶伦说出那句感慨时的真实心情 —— 不是中国太特殊,而是美国的套路真的不管用了。
美国财长贝森特面对镜头表示:中国是现代世界历史上没见过的国家,中国很独特!表明美
非常盘点中
2025-09-21 00:29: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