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如果俄乌冲突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欧盟将与美国共同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的制裁。 在俄乌冲突拖了三年多还没个头的时候,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放话,要是俄罗斯继续拖着不谈,欧盟就联手美国再加码制裁,这话一出,国际上顿时炸锅,大家都在猜,这会不会把局势推向更深的泥潭? 欧盟在2025年2月刚通过对俄第十六轮限制措施,7月又敲定了第十八轮方案,如今不到两个月就要推进第十九轮,这样的频率在欧盟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全会上明确表示,新一轮措施将重点打击俄罗斯战争机器的核心,包括进一步收紧银行业限制、强化能源领域管控,还会引入新的动态油价上限机制。 这些措施听起来力度不小,但熟悉情况的人都清楚,欧盟内部早已不是铁板一块。匈牙利欧盟事务部长博卡・亚诺什直接批评冯德莱恩的演讲是“战争演讲”,认为欧盟把资助乌克兰放在首位,却忽视了成员国的福利政策。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更是直言不讳,前十八轮限制都没起到作用,第十九轮也只会是白费力气。 马克龙此时跳出来喊话,背后的政治算计并不简单。法国国内的局势已经够让他头疼了,9月刚爆发了五十万人规模的大罢工,抗议政府的财政紧缩方案,卢浮宫都被迫关闭了部分展厅。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调宣扬对俄强硬,多少有点转移国内视线的意思。 但更重要的是,法国需要在欧盟内部巩固领导地位。德国总理朔尔茨虽然也表态反对取消现有限制,但在推进新措施上态度并不积极;英国首相斯塔默虽然支持加码,但英国已经脱欧,影响力大不如前。马克龙想借着这个机会,把欧盟的对俄政策主导权牢牢抓在手里。 跨过大西洋,美国的态度也耐人寻味。特朗普政府刚上台时,还想着跟俄罗斯做交易,甚至称泽连斯基为“无选举的独裁者”,打算用减轻限制换取俄罗斯让步。但半年的外交努力彻底失败了,普京不仅没有妥协,反而在5月访问库尔斯克州时遭遇无人机袭击后,下令对乌克兰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报复。 这让特朗普不得不改弦更张,7月突然宣布对俄罗斯态度转向强硬,放出狠话要对俄罗斯及贸易伙伴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还搞出了“北约埋单”的军援模式,让德国、芬兰等八国掏钱买美国武器送给乌克兰。这种转变给了马克龙机会,让他看到了美欧协同施压的可能性。 但美国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所谓的100%关税威慑,听起来吓人,实际上美俄年贸易额才35亿美元,还不到中俄贸易额的3%。俄罗斯早就被踢出了SWIFT系统,能源贸易也大量改用本币结算,这些措施能起到的实际作用相当有限。 更关键的是,美国把北约当成了“提款机”,德国、芬兰这些出资国买了美国武器送乌克兰,还得再花钱买新武器填补自己的库存,最后钱都流进了美国军工企业的口袋。 这种“一石三鸟”的操作,让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都忍不住吐槽,说这纯属生意,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实质内容。 俄罗斯这边早就不是三年前那个面对限制措手不及的状态了。俄外交部在年初就放话,对任何新的限制措施都不会无动于衷。这三年来,俄罗斯经济不仅没垮,反而在能源出口转向、进口替代等领域取得了不少进展。 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虽然大幅下降,但对中国、印度的能源贸易却一路飙升,本币结算比例不断提高,有效规避了美元霸权的打压。面对新的限制威胁,俄罗斯已经明确表示会继续推进大型油气项目,在第三国建设核电站,用实际行动对冲外部压力。 欧盟内部的分歧才是最致命的问题。匈牙利不仅提交了对冯德莱恩的不信任动议,还明确表示不会支持任何新的限制措施。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更是直接喊停了对乌军援,要求欧盟把资源更多投入到和平进程上。 这些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太深,前几轮限制已经让本国经济吃够了苦头,根本经不起再来一次折腾。南欧国家虽然没公开反对,但也多次表示担心能源价格上涨影响民生。就连法国内部,反对党也在议会里批评马克龙,说他光顾着在国际上刷存在感,却不管国内罢工潮愈演愈烈。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想借欧盟的手继续消耗俄罗斯,同时让欧洲国家多买美国武器;马克龙想借着美国的支持巩固法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东欧国家希望通过强硬态度获得更多安全保障;而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国家则在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抗争。 从实际效果看,前十八轮限制已经证明,单纯的经济施压很难让俄罗斯改变立场。俄罗斯不仅在战场上重新占据优势,还在外交上赢得了不少“全球南方”国家的理解。 很多发展中国家都看清楚了,西方所谓的“基于规则的秩序”,本质上就是让别人为自己的战略利益买单。当欧洲国家被迫承担越来越重的军援负担,当乌克兰不得不抵押矿产资源换取援助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西方的做法保持警惕。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如果俄乌冲突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欧盟将与美国共同对俄罗斯实施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21 10:00:48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