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第二个人口“强省会”省份,要来了 日前看人口统计及趋势,“十四五”收官时(

可持续商业 2025-09-21 14:43:10

中部第二个人口“强省会”省份,要来了 日前看人口统计及趋势,“十四五”收官时(2025年末),湖北GDP不说,人口方面武汉将站上“人口增量标杆”台阶。 这意味着,继安徽之后,湖北将成为中部第二个“强省会带动人口格局”的省份,与山西、江西、河南等拉开人口聚集度的差距。 武汉人口为何这么猛?安徽、湖南还能再次迎头赶上吗? 武汉人口增量近150万,意味着什么? 环顾全国,4年人口增量超过100万的城市仅有十多个。 这一数字,超过很多普通地级市的总人口,一城可比普通地市的人口总量,说“武汉吸走周边人口”不算夸张。 放眼中部,人口增量超过50万的省份只有湖北、安徽,武汉人口增量已超全省的90%。 武汉是湖北省会,也是强省会的典型城市,属于“人口俱乐部”的领头者。 目前,我国内地共有20多个“人口增量突出”的城市,未来几年有望扩容到35座。 这意味着,强省会早已不再稀缺,万亿GDP城市的“人口含金量”也在分化。 毕竟,同为强省会,但人口聚集度相当明显: 武汉增量近150万,合肥增量63万,长沙增量57万,郑州增量49万,南昌增量42万,太原增量21万,这是新的竞争起点。 当武汉人口突破千万级,中部强省会也将集体站上“人口竞争”的新赛道,这是新的竞争起点。 武汉人口,何以与其他强省会拉开差距? 过去5多年来,武汉的人口虽然一直稳居中部第一,但对其他强省会的领先优势并没有那么夸张。 这从各大强省会人口增量就可见一斑,武汉这4年,合肥、长沙则是近4年。 人口差距的拉大,主要在这几年人口统计周期,由于人口流动加速,带动武汉人口大幅增长,武汉从中受益。 第一次是七普前后,各地人口统计更精准,武汉人口“补涨”明显,加上疫情后人口回流,人口增长显著。 彼时,产业投入开始显效,加上二三产业转型更为细致,科研服务、新兴产业发达的武汉,堪称最大受益者。 第二次是近4年,产业迭代加速,武汉在光电子、汽车等产业持续发力,人口大增,上涨幅度超过很多中部省份。 这一次,自有产业“硬核实力”形式计入人口吸引力,加上数字经济纳入考量,武汉在这两方面都相对发达。 产业和人口统计的双重作用,直接给武汉一次性奠定“人口增量标杆”的地位,而其他强省会增量只有几十,差距就此拉大。 当然,人口增长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而是产业、人口结构调整的结果。 安徽、湖南,还能追上武汉吗? 高峰期,合肥人口接近武汉的80%、长沙的90%,南昌则是一路追赶。 近4年至今,合肥与武汉人口之比从过去的差距缩小,达到武汉人口的70%左右。 短期来看,合肥人口恐怕很难追上武汉,哪怕与武汉之间,还差了好几十万的体量。 差距之所以拉大,既有城市级别、国家定位的悬殊,也有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的差异。 同为一线省会,武汉是副省级、中部龙头,合肥、长沙只是省级强市,不过合肥多了长三角协同、长沙多了媒体文化等“特色牌”。 根据2035规划,武汉是全国政治、文化、对外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等“多中心”定位。 长沙则是国际文化、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等“多中心”定位。 与之对比,合肥只是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南昌则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 这些定位远高于普通地级市,也是安徽、湖南能位列强省会的关键,但与武汉仍有明显差距。 简单来说,武汉地位相对超然,一个综合中心,一个产业龙头,几乎所有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都率先铺开。 反观广深,早年的先行先试权已不复存在,更多要靠自力更生,在市场竞争中拼出一番天地。 强省会,终究是产业的较量。 武汉早就开始产业迭代,但高校院所、政府机构、央企总部集聚,为其发展知识经济、总部经济带来独一无二的优势。 最多的互联网企业,最强的科研天团,让武汉在“互联网+”时代无往而不利,在“人工智能+”时代更是抢得先机。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武汉虽然不是传统金融中心,但金融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与上海处于同一水平。 仅金融业创造的人口吸引力,就足以让普通地市望尘莫及,长沙金融业GDP是4700亿元,合肥只有3000亿元。 武汉、长沙都是工业大市和科创大市,但武汉强在综合资源配置,长沙强在文娱和智能制造创新。 武汉,以光电子、汽车、生物医药等为支柱,也是大项目、高端制造等大国重器的中心,更不用说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 合肥更深耕科创、长沙更重文娱。合肥拿下了一系列“科创”字头称号,城市功能更为综合,二三产业相对均衡,但新兴产业有待壮大。 这些产业将决定未来人口流向,也是安徽、湖南不能错过的机遇。

0 阅读:458

评论列表

太阳

太阳

3
2025-09-21 15:41

小编,武汉除人口七普后第2年增加100多万人,这3年来人口增长好象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第4吧,合肥、长沙、郑州、武汉。

可持续商业

可持续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