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的弯道超车,逆势崛起,真的太牛了,别说搁在10年前,就是5年前想都不敢想……
我认为中国汽车业实现了几个大的突破:
1、突破了传统合资品牌燃油车的垄断,通过新能源在环保、能耗、性能、体验和使用成本等各方面完成了对燃油车的超越。目前中国已经有两家进入全球TOP10级别的车企集团,一个是比亚迪,一个是吉利控股,这还是非常严格的统计,不算拥有合资车企的上汽集团。如果算的话就有三家了,因为你这样的算的话,大众也是只拥有上汽大众、一汽大众50%股权。而且未来,我估计奇瑞也会很快进入这个行列。也就是说,中国会有3-4家车企进入全球TOP10的车企,如果目光再长远一些,我估计会有6家以上进入全球TOP10,小米、长城、小鹏、零跑都有机会进入。
2、突破了高端市场的垄断格局,以问界、尊界、蔚来等为代表的自主豪华品牌,在30万以上市场中大杀四方,BBA也只能节节败退大幅降价收缩防线,这在以前的市场中几乎是不敢想象的……关键是一旦有了这种突破后,其它自主品牌也会跟上,比如领克、极氪、蓝山、坦克、理想等在这个领域都有不错的表现。
3、突破了供应链的垄断格局,掌控了几乎全套供应链。之前中国车企受制于外资的供应链,而新能源时代,反而是中国掌握了最核心的锂矿、电池、电子、电驱电控、摄像头和激光雷达、软件、平台架构等,即使是车规级芯片领域也有不小的突破。未来这种供应链优势会继续强化,形成中国汽车业的最大优势之一。
4、突破了全球化的限制,以往中国汽车想走出国门、卖向海外市场是很难的,而现在凭借着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产品优势,中国车企在海外大杀四方,不仅出口量高居世界第一,还纷纷在海外设厂,扩大产能。不仅仅是发展中市场,在欧洲、澳洲等发达国家市场也有不错的表现。美国不怎么开放市场,如果美国也开放市场,我相信中国车企也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中国出口海外不仅仅是新能源领先,在燃油车、混动车领域也有很好的技术储备,典型代表是奇瑞、长城、吉利、上汽等,它们的燃油车和HEV在海外市场依然做得很好。
其实还有一点中国车企也有很好的领先优势,不过这一点本身就是新领域,合资车原本也不行,那就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中国也是领先的,和美国同处于第一梯队,至少差距没那么大。不少合资品牌都采用国内的技术供应商……
我早在两年前就说过,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发展,厚积薄发、强势逆袭,会把中国带往人均3万美元GDP的发达国家,这绝非虚言和吹牛,而是一步步正在变成现实。汽车产业的上下游太多了,汽车后服务市场也巨大,还能卖向全世界,能做好这个市场,中国经济就会有强大的根基,摘下工业化的王冠。同时,汽车作为一种高频交通工具,能够极大促进全社会的人流、物流的流动,带动各种各样的需求,扩大消费范围,甚至形成汽车文化,形成汽车文明。这个产业太重要了,几乎任何稍大一些的发达国家都拥有或曾经拥有很好的汽车产业。
另外一个产业就是半导体产业,如果中国能够突破EUV的限制,成功仿制出EUV,那么几乎可以说,中国可以达到人均5万美元级别的发达经济体,因为这个在AI时代也是无比重要的,一旦掌握该产业的核心技术,中国几乎可以在半导体、AI时代横扫欧美、引领全球。
所以不要急,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现在只是开个了好头儿。我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一直充满信心,不管熊市还是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