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起,中国的航运货运将不再受制于人,中资海杰航运从宁波港开出的船,不走马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9-23 00:26:27

9月20日起,中国的航运货运将不再受制于人,中资海杰航运从宁波港开出的船,不走马六甲海峡绕弯子,不挤苏伊士运河的独木桥,直奔北极开新路。 马六甲海峡这地儿,明面上美国军舰打着“保护航行自由”的旗号晃来晃去,实际上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就是美军在东南亚的核心据点,2023年一年美军就派了不下10艘舰艇在马六甲周边转悠,一会儿搞联合军演,一会儿查扣“可疑船只”,那架势跟自家后花园似的。 咱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80%都得从马六甲过,要是哪天真出点事儿,比如美军临时搞个“航行管制”,咱的能源补给就得卡脖子,这可不是瞎担心,2021年就有报道说美军海岸警卫队在马六甲拦截过一艘挂着第三方旗帜的油轮,虽然最后没查出啥,但那种说拦就拦的能力,就跟悬在咱头顶的一把刀似的,谁能安心? 再看苏伊士运河,2021年那艘“长赐号”集装箱船搁浅的事儿,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魔幻,一艘400米长、59米宽的大船,愣是把这条占全球15%海运量的黄金水道堵了6天,369艘船在两端排着队,跟高速路堵车似的一动不动。 当时有机构算过账,每天因为堵船耽误的商品价值就有96亿美元,6天下来就是576亿美元,这数儿啥概念? 换算成人民币,按1:7的汇率算就是3.71万亿,差不多快赶上咱全国一年的教育经费(2023年约4万亿)了。 要是按地方财政算,常州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概600亿,14亿一天,43天就够常州赚一年的钱,咱就这么天天把真金白银递出去,给别人的港口、运河交“过路费”,图啥? 图人家时不时给咱添点堵吗?之前苏伊士运河2023年还涨过15%的通行费,理由是“维护成本增加”,这一下又得多花795亿美元,简直是把咱当冤大头宰。 现在北极这条新航线一开通,这些憋屈事儿就能少一大半,这条北极东北航道,从宁波到欧洲汉堡,传统走苏伊士得35天,走这儿只要22天,一下子省了13天。 别小看这13天,一艘大型集装箱船每天的运营成本就得8万美元,13天就是104万美元,要是一年有100艘船走这条线,光运营成本就能省1.04亿美元。 距离上更划算,苏伊士航线大概11000海里,北极航线只有7800海里,少了3200海里,按集装箱船平均18节的航速算,每天能跑432海里,3200海里就是7天多,和时间差能对上,实打实的近了不少。 而且这条航线还安全,不用看别人脸色,北极航线主要经过俄罗斯北部海域,咱和俄罗斯的关系摆在那儿,之前还签了《北极合作路线图》,2023年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就是通过这条航线把1500万吨液化天然气运到中国,占了咱当年进口液化天然气的12%,这可不是纸上谈兵,是已经跑通的生意。 2022年俄乌冲突后,欧洲对俄罗斯制裁,不少国家不敢走北极航线,但咱该走还走,2023年通过北极航线的货运量还比前一年增加了20%,为啥? 因为这条航线的主导权在中俄手里,不用看美国、欧洲的脸色,他们想施压也没用,这才叫自主可控。 反观传统航线的其他麻烦,马六甲海峡虽然现在海盗少了,但2023年还是有5起海盗袭击事件,有艘中国货船在附近被海盗登船,虽然最后没丢东西,但船员吓得不轻; 巴拿马运河更别提了,2023年因为干旱水位下降,把最大吃水深度从15.2米降到13.4米,很多大型集装箱船只能减载,本来能装1.2万个集装箱,现在只能装8000个,运量少了33%,成本又上去了。 而北极航线呢?虽然有冰,但现在全球变暖,夏季冰盖融化,每年有3-4个月的通航期,咱的“雪龙2号”科考船2023年就成功穿越过,而且咱还在研发新一代破冰船,能在零下30度作业,未来通航期肯定能延长到6个月,甚至全年通航。 再说咱的实力,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49%,全球最大的24000标准箱集装箱船就是咱中国船舶集团造的,这种大船之前走苏伊士运河根本不行,运河宽度、水深不够,只能绕更远的好望角,现在走北极航线就没问题,水深足够,能直接开过去,运量更大,成本更低。 中资海杰航运这次开航,其实就是个信号,说明咱的航运企业开始往北极布局了,以后会有更多船走这条线。 说白了,不是咱不想走传统航线,是传统航线又贵又不安全,还得看别人脸色,现在北极航线开了,就像给自己修了条“直达高速”,又近又快又省心。 每年5300亿的运费,能省下来不少,投到国内建高铁、修机场,或者改善民生,不比给别人交“过路费”强? 以后咱的外贸货运,再也不用怕马六甲被封、苏伊士被堵了,这种不用受制于人、自己说了算的感觉,才是真的踏实。

0 阅读:0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