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这类手术通过在胸壁作小切口,并借助胸腔镜的显像进行精

老徐的操作日记 2025-09-23 07:45:12

一、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这类手术通过在胸壁作小切口,并借助胸腔镜的显像进行精细操作。 腋下直切口手术:切口通常位于右侧腋下,长度约8-10厘米。此术式对医疗设备要求相对简单,医生较易掌握,是国内较多应用的方法之一。它适用于多种瓣膜病变的处理。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切口更小,但对特殊手术器械依赖度高,医生需要较长的学习周期才能熟练操作。它能处理绝大多数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变,且不破坏胸廓完整性,术后患者恢复较快。 二、经导管介入手术 这是更为微创的术式,通常仅通过血管穿刺点完成,无需开胸,心脏也无需停跳。 经股动脉导管介入手术(TF-TAVR):这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介入方式。主要适用于外科手术高风险或存在禁忌证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医生会通过穿刺股动脉,将压缩的人工瓣膜沿血管输送至心脏病变位置并释放。国产的J-Valve系统等技术也为高危的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经心尖导管介入手术(TA-TAVR):当患者股动脉血管条件不佳(如过于细小、严重钙化或畸形)时,此路径是很好的替代方案。它通过左胸一个小切口,直接经心尖部送入介入器械。此法路径短且直接,瓣膜操控性和同轴性更好,尤其适用于横位心、冠状动脉梗阻高风险以及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 三、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 这是非常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医生通过操控机器人手臂进行手术操作,能够进行更精细的操作,进一步减少手术损伤。但由于设备极其昂贵,目前技术在临床上较难大规模推广。 四、重要注意事项 微创手术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瓣膜病变的具体类型(是狭窄还是关闭不全)、年龄、整体健康状况及合并疾病等都是决定能否微创及选择何种微创方式的关键因素。 例如,严重肺动脉高压、既往有右胸手术或感染史、合并未治疗的严重冠心病、外周血管条件极差、瓣环严重钙化等情况,都可能不适合进行微创手术。 最终决策必须由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心脏团队(Heart Team) 全面评估后,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商议做出。 总结 选择心脏瓣膜微创手术方式是一个复杂的医疗决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经导管介入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构成了当前的主流选择。它们共同的目标是减小创伤、促进康复,但各有其明确的适用人群和限制。 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在专业医疗团队的全面评估下,选择最适合患者个人情况的手术方案。 如果您能告知更多的症状或具体情况,或许能帮助提供更聚焦的信息。但所有医疗决策务必遵从专业医生的指导。

0 阅读:20
老徐的操作日记

老徐的操作日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