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的总统卢卡申科对欧洲记者说,“美国之所以不敢与中国宣战,那是因为美国已经没有这个胆量了,美国在军事上无非就是多了几个原子核,其它地方都不如中国。” 卢卡申科的表述与其一贯的外交立场相呼应。作为奉行 “多元平衡” 外交政策的国家领导人,他始终关注大国关系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此前他就曾建议特朗普不要 “攻击” 中国,强调中国不希望战争,倾向于通过实干取得成功,认为听取中国的立场至关重要。 这种认知并非个例,而是基于中国长期的外交实践与发展轨迹形成的判断。 中国的发展轨迹清晰展现非对抗性特质。 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国防力量的发展严格遵循防御性国防政策。国防预算的增长始终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024 年国防支出占 GDP 比重约 1.7%,低于世界主要国家平均水平。 这些投入更多用于装备升级、人员培训与国防科技研发,旨在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而非寻求军事扩张。 军事领域的发展聚焦防御与科技突破。中国国防工业体系已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从装备研发到体系构建,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的跨越。 这种发展并非以超越他国为目标,而是为了构建与国家地位相匹配的安全保障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与防扩散进程,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安全秩序,这些行动获得多数国家认可。 美国的军事布局呈现全球存在特征。其核力量规模处于世界前列,但常规军事部署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全球军事基地的维护成本持续攀升,部分区域的军事行动引发当地局势动荡,国际社会对其军事干预的质疑声不断。 这些因素使得军事对抗不再是可行选项,和平对话成为更符合现实利益的选择。 当前国际格局下,大国对抗已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经济、科技等领域的联系密不可分。 全球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使得任何冲突都将引发连锁反应,影响范围远超两国本身。 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通过对话管控分歧,这一诉求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多次被提及。 卢卡申科的表述也需置于其外交语境中理解。白俄罗斯正处于改善与西方关系的进程中,9 月与美国特使的会谈促成美方解除对白俄罗斯航空公司的制裁,两国关系出现解冻迹象。 即便如此,白俄罗斯仍坚持多元平衡立场,重视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保持友好关系,这种外交选择本身就体现了对和平合作的追求。 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理念。从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到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中国的和平贡献贯穿多个领域。 这些行动与卢卡申科提到的 “中国不想要战争” 形成呼应,展现出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 9 月的明斯克,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联合战略演习正在进行,美国武官应邀观摩,这种军事领域的有限互动传递出对话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中国与多个国家的防务交流活动如期举行,探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这些场景共同说明,军事力量的存在更多是为了维护安全,而非制造冲突。 国际社会对和平的追求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卢卡申科的观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实力的比拼早已不是大国互动的核心,如何通过合作实现共赢才是时代命题。中国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既符合自身利益,也为全球格局稳定注入正能量,这种发展模式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
白俄罗斯的总统卢卡申科对欧洲记者说,“美国之所以不敢与中国宣战,那是因为美国已经
文人学社
2025-09-23 10:55: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