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十三次会议上宣布,朝鲜“绝对不会放弃核武器”,并强调拥核是国家存亡的必然选择。 朝鲜这回可是把话给说透了,之后他还特别点名批评了美韩提出的“分阶段无核化”,说这套方案根本就是在破坏谈判的基础。 从2006年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到2017年第六次威力最大的核爆,朝鲜在拥核道路上走了整整11年,期间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10多项制裁决议,可这非但没让朝鲜停下脚步,反而让其核技术不断升级,从最初的原子弹到后来宣称的氢弹,威慑力一步步增强。 外界猜测现在朝鲜可能拥有20-30枚核弹头,弹道导弹射程也早已覆盖韩国全境,甚至能打到美国关岛,这种威慑力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美韩天天喊着“分阶段无核化”,可仔细看看这套方案就知道有多不切实际。所谓的分阶段,往往是要求朝鲜先放弃关键核设施,先交出武器级核材料,却对朝鲜最关心的安全保障问题含糊其辞。 2018年新加坡峰会的时候,双方也曾谈过类似的框架,结果呢?朝鲜暂停了核试验和远程导弹发射,可美韩转头就恢复了大规模联合军演,甚至还把战略轰炸机派到半岛周边晃悠。这种“我裁军你加码”的戏码,换谁也不会相信所谓的分阶段方案。 要知道,朝鲜经历过冷战时期的盟友背叛,也见过伊拉克、利比亚放弃核武器后的下场,萨达姆和卡扎菲的结局就像两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朝鲜人手里没有硬家伙是真不行。 再看看半岛的安全环境,那可不是一般的紧张。仅去年一年,美韩就搞了超过15次联合军演,每次都调动上万兵力,F-35隐形战机、“里根”号航母这些先进装备轮番上阵,演习科目还经常包括“斩首行动”和“政权更迭”演练。 驻韩美军常年保持在2.8万人左右,还部署了“萨德”反导系统,这套系统的雷达能探测到朝鲜全境的导弹活动,等于把朝鲜的军事动向尽收眼底。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把核武器当作“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就不难理解了。就像邻居天天拿着刀在你家门口比划,你手里要是没点防身的东西,心里能踏实吗? 国际上的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1998年相继进行核试验后,虽然也受到过国际制裁,但没过几年就都成了事实上的核国家,国际社会最终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以色列更是闷声发大财,从不承认也不否认拥有核武器,却凭着模糊的核威慑在中东站稳了脚跟,周边阿拉伯国家就算再不满也不敢轻易动武。 反观那些放弃核武器的国家,乌克兰当年可是继承了苏联第三大核武库,结果在美国的承诺和诱惑下销毁了所有核武器,如今却陷入战乱之中,领土被分割,国家安全毫无保障。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朝鲜不可能看不到,也不可能不吸取教训。 经济因素虽然不是最主要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朝鲜的决策。这些年国际制裁确实给朝鲜经济带来了不小压力,GDP增速时高时低,对外贸易也受到很大限制。 但有意思的是,朝鲜始终把军费开支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3年朝鲜军费占GDP的比例为1.8%,看似不高,但考虑到其经济总量,这笔开支大部分都用在了关键的国防领域。 朝鲜很清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放弃核武器未必能换来经济上的实惠,反而可能失去最大的谈判筹码。 美韩曾承诺如果朝鲜弃核会提供经济援助,但这种口头承诺在政治博弈中根本靠不住,上世纪90年代的“轻水反应堆”项目就是前车之鉴,最后美国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让朝鲜自己收拾。 现在的朝鲜已经把拥核写入了宪法,将其定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放弃核武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韩如果还抱着“分阶段无核化”的老思路不放,恐怕只会让半岛局势更加紧张。 毕竟对于朝鲜来说,核武器不仅是军事手段,更是政治筹码和国家安全的象征,在没有得到绝对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想让其放弃核武器,无异于与虎谋皮。 未来半岛局势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韩能否真正理解朝鲜的安全关切,拿出有诚意的方案,而不是继续玩那些“先裁军后保障”的文字游戏。毕竟半岛一旦发生冲突,没有赢家,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1996年,在获得朝鲜领袖信任后,韩国特工朴彩瑞躲入了卫生间,脱下了裤子,忍着巨
【8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