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同岁,戎心见证:这七十载,每一步都算数 又到桂香飘满街巷的时节,望着窗外飘扬的国旗,指尖摩挲着褪色的军装照,忽然想起母亲说的:“你和新中国同岁,得替咱全家好好看看这国家变好。”如今七十余载过去,我真的亲眼接住了这份嘱托。 幼时最深刻的记忆,是“三年困难时期”里,每天攥着空碗站在锅灶前等饭的焦灼。那时住的草房漏雨,锅碗瓢盆全用来接水;买块肥皂要凭票,过年才能吃上一口白面馒头;村里唯一的收音机里,反复播着“一五”计划的捷报,大人们说“等工业立起来,日子 就甜了” 。谁能想到,当年连铁钉都叫“洋钉”的中国,如今能让航母入海、飞船探月。 十八岁穿上军装那天,父亲把攒了半年的布票换了块新布料,给我缝了件衬衣。服役时的训练场在塞北,冬天零下二十多度,我们抱着老式步枪练瞄准,手指冻得握不住扳机也不敢松劲。那时总听老兵讲,他们当年靠土枪土炮打天下,如今咱们有了自己的坦克飞机,已是天大的进步。可若让他们看到现在的阅兵式——191式自动步枪精准轻便,装备方队按作战体系编组驶过天安门,战机编队在长空拉出彩烟 ,不知要激动得怎样落泪。我曾两次在电视前看到阅兵,当战旗方队走过时,不由自主就敬了军礼,膝盖上的旧伤还在隐隐发烫,那是当年演习时留下的“军功章”。 退伍回乡后,看着日子像翻书般换新颜:粮票成了收藏册里的老物件,草房变成了带电梯的高楼,当年“走遍天下路,难过白沙渡”的家乡,如今高铁穿城而过,手机点一点就能买到全国的特产。前阵子孙子拉着我看航天直播,“祝融”在火星留下印记的画面刚出现,我忽然想起1970年全村挤在一台收音机前听“东方红”卫星信号的夜晚,那时的欢呼与此刻的震撼,跨越半世纪却同样滚烫。 有人问我,这一辈子最骄傲的事是什么?不是当过兵,也不是见证了多少奇迹,而是亲身经历了从“一穷二白”到“国富民强”的全过程——从工业体系从零建起,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单兵武器靠仿制,到装备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从百姓温饱难继,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七十余载,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每一滴汗水都没白流。 此刻阳光正好,楼下的孩童举着小国旗奔跑,笑声清脆。我摸出退役军人优待证,红底金字在光下格外鲜亮。这盛世,如先辈所愿,如我们当年守护的模样。 祖国母亲,生日快乐!愿你永远风华正茂,我们这些老伙计,还想接着看你更美的明天。
与国同岁,戎心见证:这七十载,每一步都算数 又到桂香飘满街巷的时节,望着窗外
身边有良友
2025-09-23 15:56: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