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创造了历史,叙利亚总统朱拉尼刚刚成为, 25 年来第一位飞往纽约的“基地组织武装分子”! 叙利亚总统朱拉尼成为,近60年以来第一位访问美国的叙利亚领导人。历史的吊诡,其实无论是阿拉伯半岛新闻,还有哈马斯,美国,土耳其,甚至是以色列,都认可叙利亚革命。 当朱拉尼的专机降落在纽约肯尼迪机场,历史的时钟仿佛被拧成了麻花。这个曾被美国悬赏1000万美元通缉的“基地”组织核心成员,如今西装革履地以叙利亚总统身份踏上美国领土,成为近60年来首位访美的叙利亚领导人。 更是25年来第一个走进纽约的前极端组织武装分子,这样的反转,比最离奇的谍战小说还要荒诞。时间倒回2004年,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正浓。37岁的扎卡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掀起反美浪潮,被视作“基地”组织的新一代领军者。 彼时21岁的朱拉尼还是个辍学大学生,却已成为扎卡维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在游击战中崭露头角。谁能料到,二十年后,这个曾躲在沙漠掩体里策划袭击的年轻人,会出现在纽约的谈判桌前,畅谈港口建设与物流合作? 朱拉尼的发迹史,堪称中东乱局的缩影。1982年生于沙特利雅得的他,有着知识分子家庭背景——父亲是石油工程师,母亲是地理老师。这样的出身本应指向安稳人生,他却在青年时期投身“圣战”,辗转加入“基地”组织。 2006年,他在伊拉克被美军抓捕,五年牢狱生涯非但没消磨其野心,反而让他摸清了各方势力的底牌。出狱后,他说服“基地”组织总部拨给大笔资金,于2012年在叙利亚建立“努斯拉阵线”,直接接受“伊斯兰国”(IS)的人员、武器与资金支持,成为叙利亚内战中的关键玩家。 美国曾将他视作眼中钉。2013年,白宫发布行政命令,将朱拉尼列为“特别指定的全球恐怖分子”;2017年更是加码悬赏1000万美元通缉他。彼时的他,是神出鬼没的游击队长,是美军无人机重点追踪的目标,与“总统”“访美”这类词汇毫无关联。 但政治舞台上从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朱拉尼深谙此道,开始了步步为营的“洗白”之路。2016年7月,为躲避美俄联合打击,朱拉尼宣布解散“努斯拉阵线”,成立新组织;一年后又与其他反对派合并,组建“解放叙利亚”联盟。 他脱下迷彩服换上西装,不再提“圣战”,转而以“解放者”“革命家”自居,甚至直言“不能因曾经的合作给我们贴恐怖分子标签”。更出人意料的是,他在伊德利卜省悄悄构建起治理体系,收税、管贸易、修基础设施,把控制区打造成“国中之国”,展现出远超其他武装分子的治理能力。 2024年12月的“闪电夺权”,让朱拉尼完成了从武装首领到国家元首的终极跳跃。他率军拿下大马士革,登上叙利亚总统宝座。这一结果竟得到多方默许——阿拉伯半岛新闻网发文认可“叙利亚革命”成果,美国、土耳其保持沉默,连宿敌以色列都罕见地表达了“观望善意”。 此次纽约之行,朱拉尼的目标直白且务实:拉投资、签协议。他穿梭于华尔街投行与跨国企业之间,推销着叙利亚的港口改造、机场扩建、物流中心建设和酒店开发项目,言谈间全是“经济复苏”“区域合作”,与当年喊着“反美口号”的游击队长判若两人。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还透露正与以色列秘密谈判安全协议,这个曾以反美反以闻名的人物,如今要与昔日死敌握手言和。美国的态度转变同样耐人寻味。尽管美方至今仍将朱拉尼曾领导的HTS列为恐怖组织,却对其本人敞开大门。 华盛顿的算盘不难看懂:叙利亚地处地缘要冲,控制着中东油气运输关键节点,朱拉尼的执政地位若能稳固,可成为制衡伊朗的新棋子。更重要的是,战后叙利亚的重建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谁也不愿错过这块肥肉。所谓的“反恐原则”,在利益面前终究成了可以变通的筹码。 这场“魔幻现实主义”大戏的背后,是中东格局的深刻变迁。二十年来,美国在中东的战略从“武力改造”转向“利益制衡”,曾经的“恐怖分子”只要能带来稳定与利益,便可摇身一变成为“合作伙伴”。朱拉尼的转身,不过是这种战略转变的缩影。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在中东的权力游戏中,身份标签随时可以更换,唯有实力与利益永恒。有人嘲讽这是“历史的吊诡”,有人叹息“正义的妥协”,但现实往往比评论更冰冷。 对叙利亚民众而言,他们不在乎总统曾是“基地”分子还是游击队长,只关心战火能否真正平息,饭碗能否端稳。对美国企业而言,他们不关心过去的恩怨,只看重项目的回报率。 朱拉尼的纽约之行仍在继续,这个从通缉令上走下来的总统,用二十年时间诠释了何为“时势造英雄”——或者说,何为“时势造赢家”,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因道德争议而停滞。 朱拉尼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国际政治的棋盘上,没有永远的黑与白,只有不断变化的棋局与棋子。而叙利亚的未来,终究要在这种复杂的利益博弈中,艰难地寻找方向。
纽约创造了历史,叙利亚总统朱拉尼刚刚成为,25年来第一位飞往纽约的“基地组织
不简单的幸福
2025-09-23 17:25: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