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中的建筑智慧:平安金融中心迎战“桦加沙” 24根直径9.5米的超巨型桩

风中潇洒踏歌 2025-09-24 16:35:07

超强台风中的建筑智慧:平安金融中心迎战“桦加沙” 24根直径9.5米的超巨型桩基直接打入地下35米深的岩石层,8根流线型巨型钢柱从地基贯通至580米高空,共同构筑起这座599米高楼的“最强骨架”。 9月24日,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携16级狂风逼近广东沿海,深圳严阵以待。这座被誉为华南第一高楼的平安金融中心,继2018年成功抵御台风“山竹”后,再次迎来“风王”考验。 尽管“桦加沙”中心强度大于“山竹”,但根据深圳市三防办研判,其对深圳的实际风力影响比“山竹”小两级。这座高楼在风雨中的稳如磐石,源自其超前的抗风设计和坚实的工程基础。 --- 01 硬核设计:从地基到阻尼器的全方位防护 平安金融中心的抗风能力始于其深入地下33.4米的基坑,这比国家标准要求的30米更深。24根直径9.5米的超巨型桩直接打入地下35米深的岩石层,使大厦与地壳“长在一起”。 在主体结构上,大楼采用“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抗侧力体系。8根流线型巨型钢柱从地下贯通至地上580米,不仅支撑起68万吨的楼体,还能减少35%的风力荷载。 在114层,两台各重500吨的混合式阻尼器作为“定楼神器”,能实时感应大楼摆幅并反向施力,将建筑晃动减少30%。2018年“山竹”来袭时,它们将塔顶摆幅控制在30厘米内,仅为设计极限的一半。 02 实战淬炼:从“山竹”到“桦加沙”的应急升级 2018年台风“山竹”为平安金融中心提供了一次真实的“压力测试”。当时网络传闻“平安大厦掉玻璃”,但官方证实大楼主体结构完好,没有一块玻璃脱落。 此次迎战“桦加沙”,大楼的应急体系全面升级。应急团队提前一周疏通雨水井、加固露天物品、在地下车库部署吸水装置。数百人的物业团队全员到岗,备用电机确保核心系统运转。 台风过境期间,应急管理小组执行24小时轮值制度,实行“1小时一报”的高频报告机制,实时监控风情雨情。 03 科学认知:摆幅不等于危险 高层建筑在台风中轻微摇晃是正常现象,这是结构设计的智能缓冲机制。平安金融中心阻尼器的最大设计摆幅为2.2米,即使达到极限也不代表结构风险。 专家解释,若“桦加沙”以60米/秒风速来袭,塔顶最大摆幅预计约为67厘米,远低于2.2米的安全阈值。大楼主体结构采用的高强度钢材,能承受远超台风风压的荷载,从根本上杜绝坍塌风险。 --- 据深圳市三防办9月24日9时通报,“桦加沙”对深圳的风力影响比“山竹”小两级,全市未接报人员伤亡信息,城市运行整体平稳。 从“山竹”到“桦加沙”,平安金融中心展现的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坚固,更是现代建筑科技与应急管理体系的完美结合。当台风掠过海岸线转向远去,这座屹立的天际线不仅验证了工程技术的可靠性,更增强了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信心。台风桦加沙 超级台风桦加沙 桦加沙台风 台风桦加沙袭港 台风桦加 防桦加沙台风 超级台风桦加

0 阅读:39
风中潇洒踏歌

风中潇洒踏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