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刚要给中国送礼,美高层就赶到北京,特朗普明白:再犹豫就晚了。   9月5日,俄

萧兹探秘说 2025-09-24 20:47:05

俄刚要给中国送礼,美高层就赶到北京,特朗普明白:再犹豫就晚了。   9月5日,俄罗斯副总理曼图罗夫宣布,俄方将为中国宽体飞机供应复合材料机翼、重型发动机,连在研的PD-26发动机未来也计划提供。   消息一出,国际社会颇感意外,没想到中俄航空合作推进如此之快。而在16天之后,美国两党议员代表团便紧急访华,特朗普深知,再犹豫拖延,美国高端制造的传统优势恐将不保。   俄罗斯此次提供的技术含金量极高。PD-26发动机推力达26吨级,采用碳纤维风扇叶片、陶瓷基涡轮叶片等先进材料,耐用性比肩国际顶尖水平,核心部件已完成两万小时台架测试,成熟度超预期。   更关键的是,俄方承诺共建联合生产线,年产能百台,足够满足中国未来二十年宽体机需求。这直接解决了CR929宽体机“心脏”难题,还可能重塑全球航空供应链。   华尔街测算,若PD-26成本控制在三千万美元一台,波音787引擎采购价将降一成,利润空间被压缩,美国对此显然无法坐视。   9月21日,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首席成员史密斯率跨党派代表团访华,这是2019年以来美国首次派此级别代表团。虽对外称“重启军事沟通”,但对科技竞争等其他方面也有所涉及。   近年美国搞“小院高墙”技术封锁,效果却不佳——中国自主研发的长江1000A、CJ-1000A发动机稳步推进,加上俄罗斯技术支持,更有“两条腿走路”的底气。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直言,封锁反而把中国推向俄罗斯,是自找麻烦。   长期来,美国靠航空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掌控高端制造话语权,而中俄合作直击其要害:PD-26性能接近通用电气GEnx系列,复合材料机翼让宽体机减重10%-20%;俄罗斯航空技术有欧洲适航认证,美国想借“适航证”卡脖子行不通。   这种连锁反应可能颠覆全球航空市场,中俄宽体机商用将打破波音、空客垄断,影响高端制造生态。时间是关键变量,俄技术援助帮中国省十年研发时间,美代表团仓促访华暴露被动。   特朗普清楚,短期若不能重建对华技术优势,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领先地位也可能不保。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中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可控之日,就是全球科技竞争规则重写之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时间成了最关键的变量。

0 阅读:113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