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专家吴晗当年曾建议姚雪垠:“不要过于美化李自成,小说只写三卷就够了。”但雄心勃勃的姚雪垠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评论家刘再复后来也指出:实事求是,《李自成》只有前两卷是精品,后面的创作逐渐呈退势,灵气日益减退。这一观点,细品之下,确有其事实依据。有人或许会认为,这是姚雪垠年龄渐长,体力不支,亦或是“江郎才尽”所致。然而,这些看法都未免过于片面。 笔者认为:《李自成》之所以呈颓势,其根源在于作品本身的创作基调与题材之间存在着无法排解的矛盾。农民起义军,作为历史上的一支特殊力量,其必然失败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而抒正义之师胜利豪情的内在情致,却与这一结局格格不入。这种矛盾,使得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显得颇为纠结。为了调和这一矛盾,姚雪垠在创作中设计了诸多情节。他描绘了农民起义军的内讧,揭示了其没有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及缺乏相应的税收政策作后盾等弱点。然而,这些情节的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却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创作基调与题材之间的矛盾。 姚雪垠创作《李自成》的念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产生。当时,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历史的兴衰变迁,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计划一直未能实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真正开始了这部长篇巨著的构思与创作。 从 1957 年开始,姚雪垠全身心地投入到《李自成》的创作中。他深入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为了写清楚明代宫廷的一个召对场景,他翻遍了《明实录》和《明会典》。 1963 年,《李自成》第一卷出版,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他继续努力,陆续完成了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创作。《李自成》全书共五卷,以宏大的历史叙事构建出明末农民战争的全景图,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读者面前。 第一卷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明朝末年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崇祯十一年(公元 1638 年)十月,清军进逼京城,京城戒严,明朝内部对于主战还是主和的问题产生尖锐冲突,崇祯在和战问题上犹豫不决,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皇室也风雨飘摇。同年冬,官军在潼关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激战,这便是著名的潼关南原大战。李自成在这场战役中兵败撤退,仅率十八骑突出重围,潜伏于商洛山中。在商洛山中,李自成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整顿军队,安抚百姓,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他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第二卷中,李自成在商洛山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崇祯十二年夏,商洛山中正流行瘟疫,李自成及手下将士染病,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明朝官军趁机围剿,内部也发生叛乱,可谓是内忧外患。然而,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迅速采取行动,平定叛乱,成功粉碎了敌军的围剿,取得了商洛保卫战的重大胜利。随后,李自成突围入豫,联合张献忠,破洛阳,攻开封,起义军的气势达到顶峰。 第三卷的着力点主要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开封战役,以及朱仙镇大战。李自成在河南击溃明朝的主力军后,着力进攻开封。一攻开封不利,他并未气馁,而是总结经验教训,用计攻破火烧店,破叶县城,杀叛将刘国能,攻下南阳,并二度进攻开封,但仍未成功。李自成毫不退缩,三度进攻开封,在朱仙镇击溃明朝援军,成功围开封城。然而,此时开封城内粮草断尽,明军竟决堤黄河,企图逼退义军,结果开封城也被淹没。在这一卷中,李自成在节节胜利之中日益追求个人声望,农民起义已孕下失败的基因,一些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为后续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第四卷讲述了李自成人生走上巅峰的时间段。经过十余年征战,李自成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顺。从米脂返回长安后,李自成并未听取李岩暂缓进兵的建议,亲率二十万大军向北京进军。一路上,起义军势如破竹,渡黄河,破太原,过大同,迅速围攻北京城。而明军方面,吴三桂援军迟迟未到,京城人心涣散,不日城门大开,李自成顺利进京,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然而,此时李自成面临着新的挑战,吴三桂据守山海关,李自成不得不在清军和吴军的夹击下两面作战。 第五卷则展现了大顺政权迅速垮台的经过。多尔衮于明朝局面混乱之际,率精兵进长城,攻占北京,并建立都城。多尔衮摄政后,率大军南征,并招降吴三桂,紧接着向山海关进军。甲申年(1644)四月二十一日,吴军与大顺军激战,此时清军已抵达欢喜岭,只待次日与吴军会合。二十二日,两军再度交战,清军伏兵而出,大顺军死伤惨重。李自成溃逃至北京,匆匆登基后又匆匆撤离北京,一路向西逃亡,退守西安。然而,西安城最终也被攻破,李自成遂继续南逃。在逃亡过程中,大顺军军心涣散,牛金星父子潜逃,慧琼、刘宗敏和宋献策被俘,李自成孤身逃至九宫山,最终被乡勇所杀,一代英雄就此落幕,令人扼腕叹息。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5评论】【21点赞】
平平淡淡
农民起义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抹黑李自成与抬高李自成都是对历史不负责。没有明皇朝的腐朽。会造成农民起义吗?苛政重赋让农民破产,饥饿造成遍野哀鸿,让农民被迫起义的。
岁月静好 回复 09-26 09:43
是这个道理,光头如果不是一己私利残害百姓,出卖祖国也不会败退到小岛
法猫 回复 09-26 12:21
东林党是封建王朝的一部分。
用户10xxx46
李自成把崇祯帝的尸体放在城门口,让人观看;多尔衮进北京,第一件事为崇祯帝发丧,水平立马见高低!
用户14xxx10 回复 09-26 08:55
崇二货天下农民恨不得吃其肉,这种惜况下李敢厚葬崇二货?你也不想想这崇二货居然提前收了十几年农税,农民还爱他?脑抽了吧
刘士德 回复 09-27 07:10
外族?否!五十六个民族都是“内”族!
冬草夏虫不语冰
李闯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主,自身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均有问题,在当年极其复杂的历史条件下,根本无开创新朝的可能性喽
冬草夏虫不语冰 回复 平静~开开开 09-26 13:54
唐代以来,东大的经济重心巳经转到东南,我们现在都基本是南宋的地域为经济活力所在,这是胡惟庸线的格局。李闯等起自陕甘底层,仇富心理和情绪重,缺乏大的格局和视野,还抱着汉唐保守关中的旧思想,干出在京城逼官助饷的勾当,用不纳粮欺民,并不奇怪喽!
平静~开开开 回复 09-26 13:25
你也说了只是概率不代表是一定。另外元朝时候没有安徽,朱元璋所在的凤阳属于江浙行省,凤阳距离淮扬更近更受到影响。至于你举的李鸿章例子,你也知道是叫淮军(而不叫徽军)就能说明问题
用户17xxx37
李自成张献忠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种花家 回复 09-26 06:53
你易子而食了对么?观音土吃多了?
晚寒 回复 09-26 04:49
有道理
骑着海马追蜗牛
农民起义大多都是被逼无奈的,但应该正视其对社会造成的破坏。还有立场问题,任何合法的政权都不会赞美暴力手段吧。
用户10xxx16
太吹捧李自成了,历史人物进量贴近本人为好,无脑狂吹就像使八百斤锤的李元霸一看就是假的
七环 回复 09-26 03:48
甲申三百年,沾光美化了农民起义。
沁水 回复 09-25 16:29
尽量
火山
若无李闯内乱,清兵万难入关。
用户16xxx90 回复 09-26 07:00
内乱不怪他,我就要赞他,你让他有饭吃为什么会乱
ny_sukai 回复 09-26 15:47
没有明末大多数的读书人投清,以及成建制的明军投降,成为清政府攻击南明的先锋,明朝不一定这么快,最核心的还是南明上层没有搞定,几个后人被东林党裹挟正统,没有统一的指挥,因此被灭也是正常,崇祯死后,太子和儿子一起死在北京,造成上层乱的一塌糊涂,因此崇祯太垃圾
捧谁不是捧呢
吴唅就是个超级"大聪明",他很清楚三卷就够,再写下去,英雄就成了垃圾!符合历史就不符合时代需求!正如他后来一意要拆老北京城一样!和郭沫若一样的聪明人!
墨鱼蛏子 回复 09-25 17:59
拆了北京城,现在要还账!目前你到北京看看,南中轴线天桥一带为了恢复古城旧貌,居民寥寥无几了。
用户10xxx04 回复 墨鱼蛏子 09-26 08:30
古中轴线已申遗成功
CD冯哥
姚雪垠的李自成看似史书!但主管意识太明显,缺乏客观。过度强调李自成是农民英雄!但我看过不少明史书籍和明臣传记(非小说),好多都比较客观公正!那些书籍既没有强调明庭的正统性!也没有过度贬低农民起义土匪流寇性!他们既批判了明庭的腐败腐朽性!也批判了农民起义军的流寇破坏。更是刻意呈述极个别农民起义军首领的后期阴暗扭曲人性,对社会和百姓的极度伤害。也对一些明臣的扼腕叹息!更甚者对魏忠贤也客观公正从好坏两面描述。姚雪垠老师的(李自成)就缺乏这些。主观意识太明显了!需要理性阅读!
种花家 回复 09-26 07:07
得有因有果啊,为什么出来农民起义,说清了就该清楚了,所有这些损失都该源头负责,没有苛捐苛政哪来的流民哪来的起义!再有,起来挣命的绝大多数都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原来老实巴交刨土挣命,后来卖地卖儿女卖妻还是要饿死,怎么办?跟着造反啊!就是这些挣命的被说成匪说成流寇!换个位置呢?一个个庙堂上饱读诗书吃穿不愁的跟这些挣命的流民换?到底谁是匪?
用户10xxx28
虽然李自成是个土鳖流氓,但姚雪垠硬却把【李自成】写成了八路军传。
种花家 回复 09-26 06:59
你骂几百年前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土鳖,因为他们看不到历史书不认识字,一生出不过周围上百里,你骂的挺荣耀?你说流氓,流氓真实意思是什么?还真让说着了,但不是你嘴贱的恶义!没田没地没家,怎么成这样了?你过去一样是个流民,你嘴里的流氓
半月方塘
李自成就是红楼梦里的贾雨村原型,第一次当官是好的,正派的。第二次当官(领兵有势力的意思),被葫芦庙的小和尚(佛教里叫勤策男,暗指宋献策)忽悠,心里开始有了私心杂念。官越做越大不知道缩手,最后把自己也玩没了
七环 回复 09-26 03:50
慧梅之死是命运的转折
闲来无事
性格决定命运?或知识结构决定命运?明末正是火枪取代弓箭成为主要远程武器的转型时期。许多领兵将领都意识到了,但火枪手和弓箭手一样无法参加肉搏战,也惧怕肉搏战。戚继光其实已经完美解决了过渡期的军队建设问题。但李自成可能没看过纪校新书。第二卷中特意安排一场戏,宋献策投效闯王,献计时特别突出火器的重要作用,希望闯王研制大威力火器。但李自成以自身造反征战十余年的经验并不重视火器。虽然他自己就曾灵机一动用棺材装火药打下一个地主大院。自明朝起,农耕对游牧军事优势就在火器的使用上。但李自成不明白,李岩牛金星宋献策刘宗敏等文臣武将不明白。军事制度明王朝已经落后满清了,大顺军制也一样落后。只有靠军事科技优势才能与满清抗衡。
用户10xxx50
就是一群草寇
john5
还原历史就是个伪命题,你能说出来你昨天的行程和实际情况都会有出入。
纯金年华
李自成起义还是革命的,只是被满清钻了空子,失败了.
老枪9241
李贼为民族罪人
种花家 回复 09-26 06:54
你观音土吃多了?倭寇几十个打到南京的时候你说说罪人是谁?
用户10xxx49
李自成是历史的罪人,让清蛮子入关,使大汉民族成为了亡国奴。
用户14xxx87
流氓当不了皇帝!
种花家 回复 09-25 23:17
你是站在哪个位置说李自成是流氓的?流民是真的!易子而食吃观音土啃树皮都是流氓了?明该亡了!
晚寒 回复 09-26 04:51
刘邦的格局不是李乱所能比
种花家
得有因有果啊,为什么出来农民起义,说清了就该清楚了,所有这些损失都该源头负责,没有苛捐苛政哪来的流民哪来的起义!再有,起来挣命的绝大多数都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原来老实巴交刨土挣命,后来卖地卖儿女卖妻还是要饿死,怎么办?跟着造反啊!就是这些挣命的被说成匪说成流寇!换个位置呢?一个个庙堂上饱读诗书吃穿不愁的跟这些挣命的流民换?到底谁是匪?
zhanghegang
仼何作品如果过于依付现实是不可能留芳百世的!
烟斗秋虫
败在外族手里,成了民族的罪人。
烟斗秋虫
败在外族手里,成了民族的罪人。
用户18xxx88
有人说是宿命论,当初朱温灭了李唐王朝,李唐的后人李自成灭了朱温后人的朱明王朝,这是中国冤冤相报的典型例子。
坐看云起
成王败寇多简单啊
用户15xxx98
一流寇而已,只能提供一点反面教材罢了
老胡
李自成消灭崇祯是历史的进步,腐朽的明朝早该寿终正寝了。
用户42xxx57
我觉得《李自成》的深度还不如晚明
用户16xxx42
这么长篇的巨著能写出来太不简单了!!!不是现在用AI来写,傻子也能当作家。
潘帕斯的风吟鸟唱
为什么不能认真学习真的历史?为什么不能实事求是的学习历史?
飞越杜鹃窝
李自成就是流寇,从头到尾就没做过多少正面的事。还不如手下那群视不投降的夔东十三家。
用户10xxx92
比辫子戏强太多了[哭着笑]
如梦似幻
一个没有多少军事才能,长远战略眼光的农民起义领袖,其结局注定是失败的。
疾风知劲草
一直以为是满清灭的明朝,其实明朝是被李闯灭掉的,清军入关是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在当时是站在道义制高点的。某种意义上讲,李闯要为后面中华民族二百多年的屈辱史负一定责任。
iscking
早年李自成的影视片拍的挺好看的
用户17xxx87
李自成是个李“伪人”
把酒醉清风
李自成推翻了封建腐朽的明王朝为后来的清朝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还是有功劳的。
罗良弢
闯贼
用户61xxx72
捣个乱可以,造反夺天下,确实不够格
用户43xxx99
不管李自成是起义者还是造反者,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姚雪垠确实美化了他。
111
李闯压根儿就不是汉人!
福田心耕
就是一土匪,其下属张献忠屠戮四川,他们值得赞讼吗?
鹤鸣
姚大师的李自成,必然有时代政治观点,但仍不愧为中国历史名著!
库克
越了解越看不起
风,轻轻的吹
跟编三国演义的目的一样
孤海星辰
把李信写的太贱了,很不客观。
与世无爭
引清兵入关是吳三桂不怪李自成,因陈园园一小妾而失国家大义才是千古罪人。汉族的罪人。
此心安处
祸国殃民的流寇!中华民族的罪人!!
冬至流星
汉民族最大的罪人。
用户18xxx88
一群流寇而己
路人甲路过
小说我看过,过于美化李自成和张献忠,把他们描绘成正义之师有点歪曲事实,起初或许有那么点,后面越来越暴露其土匪行径,特别是张献忠的滥杀无辜,要知道张献忠是强迫裹挟百姓跟他造反,不同意就杀,历来不论是民间或者是官方都对张献忠恨之入骨,但小说却把张献忠大大的美化了一把,所以小说完成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吸引多少读者,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
光良
还是吴三桂太坑人了,卖国贼太多了[哭笑不得]
anlexy
中国人内战,被外国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