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尴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今天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

不简单的幸福 2025-09-24 21:25:24

太尴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今天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动荡,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每个人造成的后果就越严重。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一纸声明,再次将俄乌冲突的残酷现实与联合国的尴尬处境摆上台面。他直言,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已给地区内外带来深重苦难与动荡,战事拖得越久,所有人的代价就越沉重,继而重申对全面可持续停火的呼吁,期盼为符合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的公正和平铺路。 这番表态言辞恳切,却难掩联合国在大国冲突中的无力。世人看得真切,如今的联合国更像在以言语对抗炮火,道义上的呐喊掷地有声,落到实处却轻飘飘毫无分量。这种看似“无用”的发声,真的毫无意义吗?答案恐怕没那么简单。 作为全球最大的多边组织,维护和平与安全本是联合国刻在骨子里的使命。古特雷斯反复念叨“停火”“国际法”,本质是在守护《联合国宪章》的根基。俄乌冲突已进入拉锯消耗阶段,乌军曾攻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俄军则猛攻阿夫杰耶夫卡等防线,战场局势胶着不下。 此时若连联合国都放弃喊话,冲突岂不是要彻底沦为弱肉强食的实力对决?那些关于主权、人权的多边规则,岂不成了废纸一张?古特雷斯的呼吁,更像是在凝聚国际社会的“和平共识”。 2025年2月联大紧急特别会议上,即便“乌版”决议仅获93票赞成、18票反对、65票弃权,仍有多数国家认可乌克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这种共识或许无法立刻终止战事,却能让冲突始终被框定在多边话语体系内,避免战火蔓延到更失控的境地。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口头呼吁是联合国守住自身核心价值的“底线动作”,没有它,国际秩序只会更加混乱。可现实的骨感总能轻易击碎理想的丰满。联合国从来不是“世界政府”,手里既没有常备军,也没有能约束大国的硬手段,所有呼吁都得看冲突双方的脸色。 俄乌双方的核心诉求简直是南辕北辙:俄方强调自身安全关切,乌方则死死咬住领土主权不放,2025年双方虽有零星和谈信号,却始终难以达成一致。各自背后都有支撑战事的现实考量,古特雷斯的道德喊话,怎么可能撼动他们的战略盘算? 国际社会的分裂更让联合国的呼吁雪上加霜。联大涉乌决议一次次投票,弃权票始终占据不小比例,2014年克里米亚问题决议有58国弃权,2025年“美版”修正决议弃权票更是多达73张。 更别提有些国家压根对呼吁置若罔闻,反而源源不断输送武器,让战场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让联合国的道德施压成了孤掌难鸣,实际分量被削弱得所剩无几。 有人嘲讽联合国是“摆设”,连战争都阻止不了,存在还有什么意义?这种说法未免太过绝对。2022年3月,联大以140票赞成通过涉乌人道主义决议,为后续援助行动提供了多边依据;冲突期间,联合国机构持续向乌克兰输送粮食与药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作用。 但必须承认,在大国角力面前,联合国的影响力确实捉襟见肘。五个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的原则,本是为了避免二战悲剧重演,如今却成了制约行动的枷锁——只要有大国反对,任何实质性决议都难以通过。 古特雷斯的呼吁,其实也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提醒:放弃多边机制,后果只会更糟。若联合国连道义发声都放弃,各国彻底回到“丛林法则”,那只会有更多冲突爆发。 2025年联大上,俄罗斯提出加入“解决冲突根源”的修正案未获通过,欧盟提出的重申乌克兰主权的修正案却得以采纳,这种分歧虽显无奈,却也说明多边对话从未真正中断。 这场“言语对炮火”的博弈,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国际组织的力量终究建立在各国共识之上。联合国的局限,本质是国际社会力量失衡、立场分裂的缩影。古特雷斯的每一次呼吁,都是在为和平保留一丝火种,即便这火种暂时照不亮战场,却能让人们记住和平的珍贵。 俄乌冲突的结束终究要靠对话,而非喊话。但只要联合国还在坚持发声,就意味着多边规则尚未崩塌,和平的希望就未曾熄灭。这或许就是古特雷斯反复呼吁的意义,也是联合国即便“无力”却仍不可或缺的价值所在

0 阅读:1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