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浙江土匪头目王鼎山,派出2名女土匪来到浙东抗日根据地,竟然希望新四军能够接济40万发子弹,可是新四军司令员居然同意了土匪头目的请求,不过有一个条件。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4年深秋,浙东奉化山区的雾比往常更浓,王鼎山盯着山坳里零星的日军帐篷,手指攥紧了腰间的土枪。 他的队伍被围七天了,子弹见了底,伤员躺在山洞里连草药都快没了。这个曾因反抗恶霸上山的“绿林好汉”,此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找新四军求援。 王鼎山不是寻常土匪。当年他被逼入会稽山后,立了三条规矩:不抢穷人、不害百姓、专找为富不仁的大户。 日军打来后,他带着弟兄们改了方向,凭着对地形的熟稔,多次伏击日军运输队,缴获的武器虽旧,却从没让侵略者在他的地盘上安稳过。 可这次不一样,日军联合了投敌的武装,把他的人困在绝境,国民党那边递来“招安”的橄榄枝,他一口回绝,“宁当抗日鬼,不做亡国奴”。 走投无路时,他想起两年前见过的新四军干部陈山。当时陈山来联络民间抗日力量,没说过一句“收编”的硬话,只说“只要打鬼子,都是自家兄弟”。 王鼎山挑了两名最机灵的女队员,让她们化装成卖茶叶蛋的农妇,把亲笔信藏在油纸里,沿着秘密山道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驻地赶。 纵队司令何克希收到信时,指挥部里正围着作战地图发愁,部队自己也缺弹,平均每个战士手里不到二十发子弹,兵工厂的机器还常因缺原料停转。 信里“40万发子弹”的请求,让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可何克希看完信,却沉声道:“王鼎山宁死不投敌,这股抗日的硬气,值得帮。” 他提出一个条件:新四军帮他解围,但事后他的队伍要加入,一起走抗日的正道。 消息传回山里,王鼎山没半分犹豫就应了。 接下来的七天,新四军上下动了起来:战士们主动把自己的子弹匀出五发,地下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跟伪军交易弹药,附近百姓听说要打鬼子,连夜磨了粮食送到运输队。 夜色里,几十号人肩挑背扛,在日军的封锁线缝隙里穿梭,终于把十万发子弹和粮食送进了山。 内外夹击下,日军的包围圈很快被撕开。当王鼎山见到带着医疗队赶来的新四军战士时,这个硬汉子红了眼。 不久后,他带着队伍来到新四军驻地,亲手摘下自己原来的帽徽,换上了新四军的臂章。 他的人被改编为浙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开始学文化、听党课,慢慢明白“打仗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所有老百姓”。 后来有人问王鼎山,当初为啥敢跟新四军开口要那么多子弹。他总说:“不是信子弹能要来,是信打鬼子的理儿能聚人。” 是啊,1944年的浙东山区,没有什么“土匪”与“正规军”的隔阂,只有一群为了保家卫国拧成一股绳的中国人。 那40万发子弹没全凑齐,却凑出了最珍贵的东西,抗日不分出身,正义的信念,能让素不相识的人变成同生共死的战友。 如今再讲起这段往事,不是为了说那个人的功劳,而是想记住。 当年的胜利,从来不是某一支队伍的孤军奋战,是无数普通人放下分歧、共赴国难的结果。这种“同心”的力量,比任何弹药都更有分量。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源:(上海热线——收编“落壳”记)
1944年浙江土匪头目王鼎山,派出2名女土匪来到浙东抗日根据地,竟然希望新四军能
湖锦行
2025-09-25 10:20:20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