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役上将布莱尔:如果中国觉得可以在几天时间内占领台湾,并将既成事实呈现在国际

幕沧小澜 2025-09-25 10:43:57

美国退役上将布莱尔:如果中国觉得可以在几天时间内占领台湾,并将既成事实呈现在国际社会面前,那将是极其错误且愚蠢的判断。蔡正元回怼道:首先我们不需要国际社会承认,因为台湾统一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既然是内政,需要你们承认嘛?真的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美国这些年一直强调要在台海维持所谓“均势”,但实际做法却是通过不断军售把台湾推向前沿。表面上看似在给台湾安全承诺,背后却是让岛内背负越来越沉重的经济和社会压力。 美方一边说和平,一边推军火,这种做法并不是保护,而更像是一种生意式操作。 而台湾内部的情况并不是美国战略家想象的那样。普通人面对的生活与军事推演相去甚远。年轻人对兵役延长的反应并不热烈,社会也没有展示出坚定参战的氛围。 相比之下,经济对大陆市场的依赖才是大家绕不开的现实。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日常生活的消费链,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已经紧紧绑在一起。 美国一些学者喜欢把乌克兰的案例放在台海对照,梦想复制一个长期的消耗战。但台湾并不是乌克兰,地理条件、经济情况和社会结构都不一样。 一旦真的发生冲突,承担代价的不是那些给建议的人,而是岛内不得不应对混乱的民众。美方看的是大棋局,可岛内人需要面对的是每天能不能安心生活。 与此同时,大陆早已不是口头表态的阶段。无论是常态化的军演,还是装备上的提升,都在向外界说明并非只是姿态。 更重要的是,大陆并没有被外界想象的那种“急于下手”的心态,而是保持耐心,逐步积累实力,同时通过政策传递,不断让岛内看到与大陆合作的经济好处。 这和布莱尔所谓的“仓促冒进”完全不同,体现的是稳扎稳打。 历史摆在这里,七十多年前国际社会就已经形成共识,大多数国家一直遵循一个中国原则。台当局虽想突破这种框架,但能获得的只是少量的空间,并不能建立新的格局。 换句话说,国际上所谓承认的空间极其有限,外部再怎么炒作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人力问题更能说明问题。台湾人口有限,兵源紧张,士兵数量不足,兵役制度的调整带来的更多是社会焦虑,而不是战斗意志。 外界愿意炒作民众的抵抗意志,但忽略了普通人对现实生活的考量。兵役延长并不意味着社会已经准备好付出代价,这中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军售让岛内付出巨额资金,社会背上压力却得不到明确的保障。换来的更多是不安感和不确定性。说到底,这不过是美国利用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的一种方式。 对于大陆来说,这一目标从未改变,所采取的手段也不是急躁的赌博,而是依靠长期的积累和持久的定力。 布莱尔和美国一些战略声音所犯的错误,就是把问题看得过于表面,没有体会到这种历史的连续性。 外部的压力也许能干扰一时,但改变不了最终的趋势。台湾和大陆之间的经济联系,社会互动,文化纽带都在朝着未来重新融合的方向走。 美国推销的“安全保险”其实是一份昂贵而模糊的承诺,而大陆展现的则是结合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性。 最终决定走向的,不是外部的政策摆布,而是两岸之间的联结。无论外界说得如何激烈,历史的进程不会因此停下。统一的目标始终在那,外部势力注定拦不住。

0 阅读:1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