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车是要生产资质的,而现在几乎没有可能有新资质批准。
新势力造车获得资质只有两个途径:
一是收购已经退出市场的老车企,新势力提供资金,重新造产线,比如当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
一是和车企合作,有资质的厂商生产,新势力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持,比如北汽和小米,华为和赛力斯。
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庞大的经济和技术支持,这首先需要新势力提供其中一样,才有资格让有资质的厂商和你一起玩。除非,新势力能打动车厂做技术投资。
这就自然会引出另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有收购或者投资合作,事情是瞒不住人的,资金的变动、架构的变动都包不住的。
很简单一个道理,你要动大笔资金是不是要向投资人汇报,是不是要出评估报告?然后再提供具体方案?评估同意再落地执行?
这可不是发个短信就可以同意的事啊,但凡有这种报告,肯定会有消息被披露。咱们的财经媒体嗅觉是非常灵敏,没可能至今一点消息都没有。
拜腾当年撒了80多亿,起码也跟一汽华利收购了资质(一汽投资半卖半送),虽然车没卖出多少部,但起码流程是合理的。这会连资质和产线都没就造车,哪怕这车真造出来了,那也不是能合法上路的车……
那不就是个五米长的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