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决定加入“战局”,一夜间与中国签署15笔大单,特朗普再不作出调整,将会丧失“红脖子”支持!
阿根廷这次是铁了心要抢食中国农产品市场这块肥肉。马克里政府连夜甩出重磅政策,直接取消谷物出口关税,等于举全国之力给大豆、玉米这些拳头产品“降价促销”。
这步棋走得又快又狠。他们就是算准了中美贸易谈判还在拉锯,想趁着空档期把美国农民的份额给抢过来。毕竟中国每年要进口近亿吨大豆,这块蛋糕谁看了都眼馋。
政策刚落地,中国买家就用行动给出了回应。有贸易圈的消息说,取消关税的当晚,中国企业就跟阿根廷签下15笔订单,光大豆就敲定了至少10船。每船按6万吨算,这一下子就锁定了60万吨货源。
这些大豆很快就会从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出发,横跨大西洋直奔中国港口。山东的压榨厂早就等着了,他们算过账,阿根廷大豆现在的到岸价,比美国大豆便宜了近200元一吨。
价格差就是硬道理。以前美国大豆靠着补贴和物流优势,占着中国市场近四成份额。现在阿根廷直接用“零关税”撕开缺口,美国农民的日子瞬间不好过了。
爱荷华州的大豆农场主约翰最近天天盯着期货行情。他的仓库里还堆着去年的陈豆,新豆又快收割了,中国订单却迟迟没动静。往年这个时候,他早就收到中粮的采购意向书了。
他不是个例。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美国大豆对中国出口量同比暴跌35%。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粮库已经堆不下了,有些农场主甚至开始低价抛售,亏损都快赶上种植成本了。
这些农场主大多是特朗普的“死忠粉”,也就是所谓的“红脖子”选民。2020年大选时,特朗普靠着承诺“保护农业利益”,拿下了大部分农业州的选票。现在这些选民的耐心正在被耗尽。
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协会已经给白宫发了公开信,警告如果再不采取行动,2024年大选他们可能会转投民主党。信里直接戳痛处:“我们支持你,但你不能让我们饿着肚子支持。”
特朗普也急了。他最近接连召开农业会议,承诺要给农民追加补贴,但这点钱根本不够填窟窿。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算了一笔账,就算每蒲式耳补贴2美元,也只能覆盖不到三成的损失。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阿根廷不光抢大豆市场,还在跟中国谈玉米、牛肉的长期供应协议。阿根廷的玉米产量今年创了纪录,他们想把中国这个最大进口国的份额也抢过来。
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的玉米已经同比增长了67%。而美国玉米的进口量却下降了12%。这个趋势要是持续下去,美国农业的损失会更大。
阿根廷能这么硬气,背后还有中国的金融支持。去年中国给阿根廷提供了1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帮他们稳定了比索汇率。现在阿根廷用人民币结算农产品贸易,既规避了美元波动风险,又加快了资金周转。
巴西也在一旁虎视眈眈。他们看到阿根廷抢单成功,也在酝酿新的出口优惠政策。巴西农业部已经放出风声,考虑降低大豆出口税,跟阿根廷打价格战。
两大南美农业大国联手抢市场,美国农民的处境雪上加霜。堪萨斯州的一位农场主在采访中无奈地说:“以前我们只跟巴西竞争,现在又多了个阿根廷,中国买家有的是选择。”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施压中国来挽回局面,但效果并不理想。中美贸易谈判中,中国明确表示不会牺牲自身的采购自主权。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说,中国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这话说得很实在。在全球化市场里,没有谁能强迫买家买贵的产品。美国要是还抱着“霸权思维”不放,只会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抢走。
“红脖子”选民的不满情绪已经开始发酵。在艾奥瓦州的一个竞选集会上,有农民直接质问特朗普:“你承诺的市场在哪里?我们的大豆该卖给谁?”特朗普当时只能尴尬地转移话题。
政治分析师指出,如果特朗普不能在农产品贸易上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2024年大选他可能会失去关键农业州的支持。这些州的选举人票虽然不多,但往往能决定大选结果。
而阿根廷这边已经尝到了甜头。马克里政府的支持率因为这次抢单成功上升了5个百分点。他们正在趁热打铁,计划派代表团访华,签署更多农产品合作协议。
这场农产品市场的争夺战,其实是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单边主义越来越行不通,各国都在寻找更灵活的合作方式。中国作为最大的买家,有足够的底气选择最有利的合作伙伴。
特朗普要是还不调整策略,继续搞贸易保护那一套,不光会失去中国市场,还会失去国内“红脖子”选民的支持。到时候,他面临的就不只是农业危机,还有政治危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