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叛变,打死3名新四军战士后,带着600多人投靠日军,

地缘历史 2025-09-26 09:45:58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叛变,打死3名新四军战士后,带着600多人投靠日军,有人建议杀了他,粟裕却说:“谁也不许动他!”   那天晚上,汤景延举起手枪,当着全团人的面,亲手打死了三个新四军战士。   气氛一下子炸了锅,副团长当场拔枪,部下们围着他,眼睛都红了。有人怒吼:“这已经是叛徒了,不能留!”   可粟裕听说后,脸色一沉,只说了六个字:“谁也不许动他。”   这事儿,说起来太反常,可回头看,那一枪,其实不是背叛,而是开始。   汤景延是江苏如皋人,早年在国民党混过,干的是宣传干事。   可嘴太直,说话冲,没多久就被人盯上,直接撸了。   他也看明白了,那摊子靠不住,干脆辞职回了老家。   抗战爆发后,他又忍不住上了前线,在泰州一个游击纵队当炮营营长。   那时候,他跟新四军的梅嘉生打了交道,聊得多了,心也就慢慢向那边偏了。   1942年,他做了个决定,彻底倒向共产党,加入了新四军,被安排到通海地区当自卫团团长。   可问题来了。到了1943年,情况变了。日伪发动了大规模“清乡”,南通、如皋、启东、海门,全都陷进去了。   敌人就是想切断长江南北,掐住新四军的命脉。   粟裕当时是苏中军区司令,接到情报后,头一个反应就是:“不能硬拼。”   正巧,那边的伪特工站长姜颂平找上了汤景延,说白了,就是拉他“投靠”。   粟裕一琢磨,这不正是机会吗?干脆“将计就计”,来一场假投敌的潜伏战。   计划定下来后,全团重新整编,还是叫通海自卫团,汤景延当团长,副团是沈仲彝,政委是顾复生,一共六百多人,带着电台,任务代号叫“汤团行动”。   关键是保密。整个行动,只有极少数高层知道。就连团里大部分战士,都以为是真的投敌。   1943年4月15日深夜,汤团在震蒙乡附近搞了场假交火,打死了三个“叛徒”,其实是早就定好的“牺牲者”,就是为了演戏逼真。   第二天,汤景延带着部队向日伪“投诚”。   姜颂平信了,还当宝贝一样上报。李士群亲自接见了汤景延两次,封他做“少将旅长”,还给汤团安了个新名字——“苏北清乡公署外勤警卫团”。   可这时候,最危险的才刚开始。   为了获取信任,汤景延开始“腐化”:抽鸦片、打麻将、喝花酒,在海门设了“汤公馆”,天天跟日伪人员混在一起,看起来像极了一个彻底堕落的“叛将”。   可实际上,顾复生趁着夜深人静,用电台不断往外传情报,敌人兵力布防、清乡计划、后勤路线,一个接一个送出去。   他们还办了家“协记公行”,表面是商号,实际上,是给新四军偷偷运军火、药品、布匹的“暗线”。   日伪不是傻子,中间也起了疑心。5月,他们下令“验枪”,想趁机缴械。汤景延急中生智,把重武器藏了起来,又送了不少礼,才把这关蒙混过去。   6月,又被调去南通集训,敌人试图分化他们。可汤景延早布好单线联系网,谁动哪儿,心里都清楚得很。   为了不让部队统一行动,日伪又把汤团打散,分驻在十几个据点。可他们还是靠着联络员机制,始终听汤景延一个人的指挥。   167天,他们就这么在刀尖上跳舞。   9月,苏中军区判断,反“清乡”胜利在望,下令汤团准备暴动回归。   那一晚,汤景延设了个局,用“连长结婚”为由请敌人来喝喜酒。   宴席上,他假装离席,伏兵一拥而上,击毙了伪特工站长翟光辉等三人。   暴动同时在十几个点爆发,枪声一夜没停。   9月30日,汤团全体突围成功,630多人,带着几挺机枪、上百条枪和十万发子弹,全员返回根据地。   粟裕听说后,当即表态:“忠心耿耿,机智灵活,敢去能回。”   可你别以为事情到这就结束了。   暴动那天,有些战士看到部队“突然反水”,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在做潜伏战。   可那三个人,是实打实死在汤景延枪下的。 有人气不过,要求军法处置。粟裕听了沉默了几秒,只说:“那一枪,是他自己赌上性命换来的信任。没有那一枪,整个汤团就活不下来。”   “他做了一件所有人都不敢做、也不愿做的事。”   后来,汤景延继续留在部队。到了1948年,他担任渡江先遣部队副司令,奉命在浦东奉贤登陆,结果泄密,被国民党青年军伏击。   司令丁锡山当场牺牲,汤景延重伤被俘。敌人几次审讯,什么都没问出来。   1948年5月14日,汤景延在上海江湾刑场就义,年仅44岁。

0 阅读:0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