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年,晋武帝尸骨未寒,晋军闯入丞相府上,将杨骏夷灭三族。作为晋武帝的岳父,晋

史海奇报屋 2025-09-26 11:02:32

291年,晋武帝尸骨未寒,晋军闯入丞相府上,将杨骏夷灭三族。作为晋武帝的岳父,晋惠帝的辅政大臣,杨骏没有自知之明,但凡懂得进退,杨骏也可以善终。 历史上的辅政大臣,杨骏是一个悲催人物,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就成为众矢之的,被夷灭三族。杨骏之所以倒霉,关键在自己无知,他居然想专权,而不考虑自己的斤两。 274年,杨艳皇后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对着晋武帝说:“我从小得到叔父的关爱,无以为报,希望能重用他,并让堂妹杨芷当皇后,母仪天下。” 杨皇后的临终遗言,晋武帝一切照办,杨骏随着得到重用。但是,杨骏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没有绝对的威望,能力也很一般,全都靠晋武帝赏识与提拔。再则,杨骏没有子嗣,家族缺乏能人,杨氏也算不上顶级士族。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如果杨骏懂得自己的弱点所在,知进退,还是可以善终,可惜杨骏就是不明白。杨骏看来,女儿是太后,惠帝司马衷愚痴,弟弟掌握禁军,自己就是天下的主人,着实是个错误。 290年,晋武帝病重,开始选择辅政大臣。晋武帝知道司马衷不给力,故而不希望辅政大臣太强势,杨骏成为人选之一,还有一人则是宗室之长汝南王司马亮。 杨骏代表外戚,司马亮代表宗室,可以相互牵制,避免权臣出现。众多儿子分封外地,手握重兵,又能阻止朝廷辅政大臣专权,这就是司马炎驾崩前的政治布局。 杨骏能有今天,全靠司马炎提拔,且家族力量太弱。如此,杨骏但凡懂得自己的劣势所在,就不应该排挤司马亮,而是跟司马家的诸侯王分享权力,并想办法把其他诸侯王与功臣拉拢过来,免得成为众矢之的。 那么,杨骏是如何做呢?杨骏趁着晋武帝病重,擅自扣押中书拟好的诏书,把司马亮排挤在辅政大臣之外。晋武帝想让司马亮辅政,被杨骏搅黄了,这是杨骏悲剧的开始,杨骏有什么资格扣住皇帝的旨意? 扣住圣旨不发,司马亮被排挤,杨骏则通过女儿杨芷的关系,以“口谕”方式宣布辅政。杨骏此举,司马亮的亲信非常恼火,建议司马亮立刻发兵,直接捉拿杨骏,抢夺辅政大臣之位,可惜司马亮不敢。 杨骏担任辅政大臣,立刻排挤朝廷勋贵,连太尉卫瓘都被冷落。手握重兵的司马家王爷,全部被晾在一边。留在京城的司马家宗室,也是坐冷板凳,不能参与中枢事务,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 弟弟杨珧、杨济负责禁军,女儿杨芷以皇后名义掌管皇帝印绶。朝廷一切大事,都需要得到杨芷同意,实则是杨骏认可,方才得以实施。皇帝司马衷的圣旨,没有杨芷签字,也是无效,杨骏俨然把自己当成了皇帝。 杨骏此举,弟弟杨珧、杨济非常担心,便劝说兄长:“我们势单力孤,不应该把皇室、功臣排挤在中枢之外,否则就是取祸之道,悔之晚矣”,可惜杨骏不听。 西晋建立,杨氏没啥功劳,除了外戚身份,啥也没有,此时居然想专权,岂不是自取灭亡吗?西晋的功臣,贾氏、卫氏,以及众多司马家诸侯王,他们本就看不起杨家,如今杨骏还排挤他们,只能联手将其除掉。 291年,贾南风鼓动楚王司马玮动手,晋军闯入丞相府,杨骏、杨珧、杨济被处死,夷灭三族。面对司马家诸侯王的进攻,杨骏毫无招架之力,无法做出有效应对,任人宰割,殃及全族,也是可悲。 杨骏没啥能力,又没子嗣,他居然想大权独揽,自己当辅政大臣,无异于自取灭亡。杨骏如果清醒一点,就应该让司马亮辅政,然后找个理会退出来,把这个棘手问题丢给司马家,博得谦让美名的同时,还可以善终。 辅政大臣,代行皇帝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常情况下,辅政大臣都是能力强悍之人,在朝廷中拥有很高的威望,且人脉广泛,能够被各方所接受与认可。杨骏是啥也没有,单纯因为女婿司马炎信任才得以身居高位。 如此,晋武帝司马炎病逝后,杨骏就应该认清自己的处境,并洞察当时复杂的政局,找个机会急流勇退,保全族人。杨骏啥也没有,却想独自辅政,把自己当成皇帝,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0 阅读:77
史海奇报屋

史海奇报屋

屋内奇报,历史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