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统一后台湾恐怕难以“港澳化”?军事专家直言:驻军绝非象征,至少需要9万人

洞察观史 2025-09-26 11:45:30

[浮云]统一后台湾恐怕难以“港澳化”?军事专家直言:驻军绝非象征,至少需要9万人才能稳控局面,确保这座岛屿真正转型为战略前哨。 很多人提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第一印象是“驻军象征性存在”,好像只为展示主权标志。的确,驻港部队进入香港的最初人数不过数百人,之后也慢慢增加。根据维基百科和相关公开资料,驻港部队最早进入时约 509 人。 后来慢慢扩容,目前估算规模在 6,000 到 1.2 万人之间(外界判断区间)。驻军虽非巨额战斗部队,但它发挥的意义绝不只是“象征性”。它在主权宣示、威慑、稳定地方、协助应急等多个层面发挥作用。 澳门和香港在历史上都是被列强管辖的殖民地,主权割让后,在回归前长期处于外国统治。回归过程中,中央与殖民母国谈判、签署各种协议,回归是“主权回归”的过程。 台湾自战后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统治区域,两岸分裂自内战开始,台湾从来不是被某个西方列强殖民割让出去的。大陆方面既不能把它简单视作“失地回收”,也不能把对话对象仅限于某个地方政党。 再者,台湾有自己的完整军事体系、完整国防结构。要“驻军替代”或者“驻军融合”都面临极其复杂的制度安排、政治安置、人员安置等难题。 因此,说“统一台湾后再‘港澳化’”本身就是忽略了两者在历史、性质、制度、地理上的巨大差异。 香港驻军目前估算在 10,000 至 12,000 人左右(包括陆、海、空、武警等)。如果把这个作为“单位驻军力量”的标尺,9 万的倍数确有“十五倍”的感觉。 台湾面积近 36,000 平方公里,人口超过 2,300 万。相比之下,香港面积极小、人口虽多但地形平坦、边界清晰。要在台湾各处设立驻军、防守据点、进行巡逻、控制交通枢纽、封锁海岸线、预防反叛、维护控制等,兵力需求极大。 统一台湾是中华民族百年未竟大业,是历史驱使也是现实课题。但它远不是“打一仗就结束”的戏。军事行动虽可能开路,但后续治理、融合、外交、制度安排、心理建设才是长期之战。 如果有人用“9 万驻军”“15 倍香港驻军”这种说法来强调行动难度,那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在提醒:这事比很多人想象的复杂得多。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场博弈最核心的一点是:统一要赢得民心、赢得制度信任、赢得国际格局适应。倘若只有“武力压制”而缺乏政治智慧、社会包容、治理能力,统一只是表面上的胜利,终将面临深层裂痕。 军事力是统一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即便9 万驻军、舰队包围、空军压制都具备,统一后仍然要面对政治重建、认同融合、制度兼容、国际压力四重考验。 如果我们仅停留在“军队多少”“能不能打赢”这层面,就会陷入简单化思维。而真正的统一之路,是一条军事与政治、制度、文化、舆论、经济深度融合的全链接路径。 统一台湾绝非“建立一个大军营”那么简单。即使部署 9 万驻军、构建海空防御、改造岛内控制网络,我们还要面对政治整合、心理认同、制度重塑、国际博弈这些真正困难。港澳化模式在台湾几乎行不通,因为历史性质不同、社会基础不同、战略价值不同。 我们更应看到:统一是政治与治理的长期工程,是一条不能单靠武力完成的漫长道路。真正的“统一”在于赢得人心、构建制度信任、妥善处理利益格局。若把这条路走得好,台湾才不会成为一个“被压制的殖民地”,而是真正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 (主要信源:环球时报——解放军驻港部队强硬表态引关注 这些状况下将出动)

0 阅读:4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