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猪里的牵挂 大儿子陈明接过猪肉时,油花蹭到了西装袖口,他下意识地皱了皱眉。父亲没察觉,还在絮絮叨叨:“你弟说城里猪肉不香,特意让我留了后腿,你顺路给捎过去,让他一家子尝尝鲜 。” 陈明“嗯”了一声,把肉塞进后备箱,塑料布裹着的肉块沉甸甸的,撞得后备箱隔板砰砰响 。 返程路上,陈明越想越犯愁。弟弟陈亮在外地开公司,去年买了别墅,家里厨房用的都是进口厨具,哪会吃这种带着猪皮、还沾着少许猪毛的土猪肉?上次他带了点老家的红薯,弟弟爱人转手就送给了保洁阿姨,说“怕有虫” 。 到弟弟家楼下,陈明拎着猪肉上楼,刚敲开门,弟媳就捂着鼻子往后退:“哥,这肉怎么这么大味?快放门口吧,别弄脏了地板 。” 陈亮从书房出来,看了眼猪肉,笑着说:“哥,爸也是,城里啥肉买不到,还让你费劲捎过来 。” 陈明把肉放下,没多停留,转身下楼时,听见弟媳小声说:“这肉看着就粗糙,扔了可惜,送乡下亲戚算了 。” 陈明心里不是滋味,开车往回走,路过小区门口的养老院,突然想起父亲说过,以前村里的孤寡老人,每年杀年猪都会分点肉。他停下车,拎着猪肉走进养老院,院长惊喜地说:“陈先生,您这肉来得太及时了,老人们念叨好几天想吃红烧肉了 。” 第二天,陈明接到父亲的电话,问弟弟有没有夸肉香。陈明含糊着应着,父亲却叹了口气:“其实我知道,城里不缺肉,就是想着你弟小时候,总跟在我身后要‘杀猪菜’,那时候穷,一年就盼着杀年猪 。” 陈明鼻子一酸,父亲接着说:“你把肉给养老院的事,院长都跟我说了,做得好,比给你弟强 。” 没过多久,养老院举办“年味宴”,邀请陈明去参加。他刚走进食堂,就看见老人们围着餐桌,吃得热火朝天。张爷爷拉着他的手,往他碗里夹了块红烧肉:“小伙子,这肉真香,比我年轻时吃的还好吃 。” 院长笑着说:“我们把剩下的肉腌成了腊肉,挂在食堂门口,老人们每天看着,都盼着过年 。” 陈明拍了张腊肉的照片发给弟弟,附言:“爸让捎的肉,我送养老院了,老人们吃得很开心 。” 没过多久,弟弟回复:“哥,我错了,周末我带全家回老家,看看爸,也尝尝家里的猪肉 。” 周末,陈亮一家回到老家,父亲正在院子里劈柴,看见他们,脸上乐开了花。午饭时,母亲炖了一大锅红烧肉,陈亮的儿子吃得满嘴是油,拉着爷爷的手说:“爷爷,这肉比肯德基还好吃,下次我还要来 。” 父亲笑着说:“好,下次爷爷还杀猪,给你留最大的一块 。” 饭后,陈亮帮父亲劈柴,小声说:“爸,对不起,以前我总觉得城里啥都好,忽略了您的心意 。” 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你们过得好,爸就开心。以后别总想着送东西,常回来看看,比啥都强 。” 现在,每年杀年猪,陈亮都会提前回老家,帮父亲忙活。兄弟俩会把猪肉分成几份,一份留给自己家,一份送给养老院,还有一份分给村里的孤寡老人。父亲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 那块黑毛猪肉,不仅承载着父亲的牵挂,更让兄弟俩明白,亲情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那份藏在心底的惦记与陪伴 。就像父亲常说的:“肉香不香,要看心诚不诚,心里装着别人,再普通的肉,也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同事一家节约到什么程度?同样的一家四口,她们家一年能存二十万,而我家一年最多能
【10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