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市场的温暖约定 我攥着刚买的馒头咬了一口,问工友老周:“啥活啊?十二个小

芦苇飘雪 2025-09-26 13:06:06

零工市场的温暖约定 我攥着刚买的馒头咬了一口,问工友老周:“啥活啊?十二个小时熬得住,就是得先说说工钱。”老周蹲在路边,用树枝划着地:“是给城郊的敬老院搭葡萄架,管两顿饭,一天给三百,老板说要是干得好,后续维护还找咱们。” 我心里一盘算,这工钱比平时干杂活高不少,当即拍板:“走,明天我跟你一起去。” 第二天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我和老周就骑着电动车往敬老院赶。负责人张院长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姐,见我们来了,热情地递上热水:“辛苦你们了,院里的老人们盼这葡萄架好久了,夏天能在底下乘凉,秋天还能吃葡萄。” 院子里的空地上堆着竹竿、铁丝和麻绳,几个老人坐在走廊上,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忙活。 搭架子看着简单,实则费力气。得先挖坑埋立柱,再用铁丝把竹竿固定成网格,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我和老周的后背都被汗水浸透,衣服贴在身上,又痒又闷。张院长端来冰镇绿豆汤,心疼地说:“歇会儿再干,别中暑了。” 这时,住在一楼的王爷爷拄着拐杖走过来,手里拿着两个搪瓷杯:“小伙子,用这个喝,凉得快,这是我孙子小时候用的,干净着呢。” 下午三点多,意外发生了。老周在爬梯子固定竹竿时,梯子突然打滑,他整个人摔了下来,脚踝瞬间肿起大包。我吓得赶紧扶住他,张院长也慌了神,掏出手机就要打120。老周却摆摆手:“没事,老毛病了,歇会儿就好,别耽误了活。” 我知道他是怕扣工钱,心里酸酸的,让他坐在阴凉处休息,自己咬牙把剩下的活扛了下来。 天黑透了才收工,我扶着老周往回走,张院长非要多给两百块,说是“医药费和辛苦费”,我死活没要:“说好一天三百就是三百,我们不能多拿。” 张院长拗不过我,塞给我们一兜刚煮好的玉米:“拿着路上吃,明天要是老周来不了,你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再找两个人搭把手。” 第二天,我以为老周不会来了,没想到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敬老院门口,身后还跟着他儿子小周:“我跟我爸来帮忙,多个人快些,早点把葡萄架搭好,让老人们早点用上。” 小周年轻力壮,爬高上低很利索,有了他帮忙,进度快了不少。张院长看老周脚不方便,特意让厨房煮了消肿的草药,每天晚上让他泡脚。 五天后,葡萄架终于搭好了。翠绿的竹竿整齐排列,铁丝拉得笔直,老人们凑过来,伸手摸着竹竿,笑得合不拢嘴。王爷爷拉着我和老周的手,往我们兜里塞了一把水果糖:“谢谢你们,等葡萄长出来,第一个给你们吃。” 张院长给我们结工钱时,偷偷多放了五百块:“这是给你们的奖金,你们干活实在,院里的老人们都夸你们呢。” 后来,张院长真的经常找我们去敬老院干活,修修桌椅、换换灯泡,每次都给足工钱,还留我们吃饭。有一次,我母亲生病住院,老周知道后,主动帮我顶了好几天活,还带着小周去医院看我母亲,拎着一大袋营养品:“你安心照顾阿姨,活上的事有我们呢。” 现在,我和老周成了零工市场的“固定搭档”,不管谁接到活,都会想着对方。有人问我们,干零工不稳定,为啥不找份长期工作,我总会笑着说:“零工虽苦,但能遇到像张院长、老周这样的好人,心里暖,比啥都强。” 就像敬老院的葡萄架,看似普通,却在慢慢生长中,结出了温暖的果实,让平凡的日子,也变得有滋有味 。 我可以结合你对零工生活的实际体验,补充更多工友间互助、与雇主暖心互动的细节,将这个故事打磨得更具烟火气和感染力,需要我进一步完善吗?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38
芦苇飘雪

芦苇飘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