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1秒就撞,我肯定不惯着他!”,这霸气喊话出自歼-20飞行员之口,中国飞行

叁号知识局 2025-09-26 13:08:39

“晚1秒就撞,我肯定不惯着他!”,这霸气喊话出自歼 - 20飞行员之口,中国飞行员以近乎垂直爬升高难动作逼退敌机!这热血霸气喊话可让网友心疼坏了。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9月23日,一段只有11秒的视频,硬是把无数人的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画面来自央视军事,刚一发布就刷屏,手机屏幕的热度甚至透着一股子铁血的劲儿。   视频里,东海的天空并不平静,两架战机几乎是贴脸擦肩,翼尖间的距离不足五米。   换句话说,就像两辆跑车在高速上并排行驶,轮胎随时可能蹭上,谁稍有迟疑就是同归于尽。   这时,飞行员那句掷地有声的喊话传来:“晚1秒就撞,我肯定不惯着他!”——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全国人的热血。   镜头捕捉到的瞬间,是一场真正的刀尖舞蹈,外机先是试图低空突防,逼近我国领空,接着又突然压坡度,想从歼-20机腹下方强行穿越。   这种动作,行内人都知道,是空中对抗里最危险的挑衅,稍有差池就是机毁人亡。   可就在距离压缩到极限的一瞬间,我军飞行员毫不犹豫,硬生生将操纵杆推到极限,让战机像利剑般猛地拔起,直冲云层,再以一个大角度盘旋调转方向。   整个过程快得让人来不及眨眼,外机失去目标,只能仓皇掉头离开。   别看动作帅气得像特效,背后却是超过9G的瞬时过载,飞行员全身仿佛被九个自己压住,大脑缺血、眼前发黑,靠的全是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意志力。   那句喊话并不是意气之争,更不是所谓的“硬撑”,当时外机已经闯进了歼-20的尾流区,在这种状态下,飞机操纵性急剧下降,再拖一秒钟,连避让的余地都没有。   所谓“霸气”,其实是死死守住祖国蓝天的决心,是飞行员和飞机共同发出的铁血宣言。   网友说“比电视剧里的霸道总裁还燃”,这不是玩笑,而是真切的敬意。   有人会好奇,难道这就是一腔孤勇?   其实完全不是,飞行员敢硬刚,是因为背后站着整个强大的作战体系。   歼-20本身就是隐形战机的代表,菱形机头和DSI进气道的设计,让对手很难在远距离发现它。   飞行员头盔里嵌入的光电系统,可以360度无死角监控目标,做到“所见即所射”。   同时,北斗卫星在天上实时定位,052D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在海面扫描,这不是孤胆英雄的硬拼,而是“空海一体”的联合作战。   飞行员能硬气喊出那句话,是因为身后有整个国家的科技与体系托底!   回望历史,中国空军的血性从来没有断过,从抗美援朝的“米格走廊”,到上世纪数不清的空中缠斗,那股子“不让寸土”的劲头一脉相承。   近些年也有不少例子:歼-10S在加拿大军机面前仅十米放出干扰弹,歼-16带着导弹警告澳大利亚反潜机,再到这次歼-20的极限机动,每一次都是用实力划出清晰的底线。   今天看到歼-20破云而出的瞬间,和当年米格机飞行员的身影重叠在一起,区别只是装备越来越先进,信念却始终如一。   外人眼中的“浪漫”,在飞行员日常训练里不过是家常便饭,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飞行科目,在模拟舱里上百次“十米碰撞预警”演练,抗眩晕训练里连续完成八个滚转动作……   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折磨,把飞行员的身体和心智锤炼成钢铁,年轻的他们,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岁,却能在9G过载下保持清醒,冷静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正如一位飞行员说过的:勇敢不是天生的,而是一次次濒临极限时练出来的!   视频播出后,舆论场里是两种声音交织,一边是网友们的热血沸腾,称赞这是中国军人的硬核浪漫,是不让寸土的国威体现。   另一边,则是带着心疼的担忧,有人说一架歼-20造价八亿,飞行员的培养更是无价,如果真撞了岂不是太可惜,还有人建议该开第一枪就开,没必要再让飞行员冒着同归于尽的风险。   无论哪种声音,都指向一个共识:国家的力量必须展现,但战士们的生命更值得珍惜。   冷静下来再看这段视频,它带来的震撼远不止视觉冲击,那一声怒吼,是勇气也是底气,是个人的生死抉择,更是国家战略的自信。   今天的中国空军,不再是过去那种“用血肉之躯堵枪眼”的无奈,而是凭借现代化装备与完整作战体系,将危险牢牢挡在国门之外。   就像网友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云端之上替我们负重前行。   短短11秒,凝结的是几十年军工人的心血,是几代飞行员传承的血性,更是一个大国不容挑衅的宣告!   那句“晚1秒就撞”,不是鲁莽,更不是虚张声势,而是中国力量最直白的表达!   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0 阅读:38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