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英伟达公司对于中国的“挑衅”,仗着在中国的份额特别多,占比特别多,而且很多年中国人都喜欢英伟达的商品。结果,英伟达辜负了大家对于它的期待。 说起英伟达,国内玩电脑的、搞 AI 的几乎没人陌生,这个在显卡和 AI 芯片领域横了十几年的巨头,最近算是彻底伤了中国用户的心。 仗着在中国市场占着绝对优势,它跟着美国政策对中国搞起了芯片限制,可没想到,这份 “挑衅” 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让自己栽了跟头,彻底辜负了多年来中国市场的信任。 英伟达在中国的底气,全靠常年积累的市场份额撑着。就拿 AI 芯片来说,2024 年国内这个市场规模大概 1500 亿元,英伟达一家就拿走了超过八成的份额,中国区营收直接冲到 171.08 亿美元,占了它全球营收的不小比重。 玩家圈子里更是认死了 “显卡选英伟达”,从早期的 GTX 系列到后来的 RTX 系列,不少人攒电脑时宁愿多花钱,也要认准那抹绿色的标志。 AI 企业更不用说,大模型训练、数据中心搭建,几乎都得依赖英伟达的 A100、H100 芯片,一时间它成了科技圈的 “硬通货”,连二手市场的旧卡都炒到翻倍价格。 这种绝对优势让英伟达渐渐摆起了架子,甚至搞起了生态垄断。收购迈络思之后,它把芯片和网络设备捆绑销售,还通过排他性协议限制企业选择其他品牌,不少国内厂商明明觉得性价比不高,却因为依赖它的生态只能被迫接受。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它针对中国市场搞 “特供版” 芯片,把高端芯片性能阉割后再降价销售,美其名曰 “符合出口规定”,实际上是把中国用户当 “二等客户” 对待。即便这样,因为没有能打的替代品,大家还是抱着期待,盼着它能顾及多年的合作情分。 真正的 “挑衅” 从 2025 年 4 月开始爆发。英伟达突然发布公告,说收到美国政府通知,旗下 H20 芯片以及所有达到同等内存带宽、互连带宽的芯片,对华出口都需要专门申请许可证。 H20 可是它在 H100 被禁后,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的 “替代品”,2024 年光这一款芯片就卖了 120 到 150 亿美元,是它在中国的营收主力。这波限制等于直接断了国内 AI 企业的 “粮草”,不少正在推进的大模型项目被迫暂停,刚建好的数据中心也只能空转。 更让人失望的是,英伟达对此早有准备,却压根没顾及中国用户的处境。它在公告里坦承,为了应对限制,已经计提了高达 55 亿美元的库存和采购承诺准备金,显然对这步棋谋划已久。 之前还嘴硬说美国的管制会削弱自身竞争力,转头就乖乖听话加码限制,把商业利益凌驾于多年的市场信任之上。这种两面派的做法,让一直支持它的中国企业彻底寒了心。 市场的反噬来得又快又猛。2025 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英伟达中国区营收直接跌到 27.69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暴跌 24.49%。股价也跟着遭殃,4 月限制消息一出,盘后直接暴跌 6%,连带着台积电、SK 海力士这些供应商的股价都跟着下跌。 国内企业更是用脚投票,百度、阿里这些大厂纷纷取消新的采购订单,转而寻找替代方案。曾经一机难求的英伟达显卡,在电商平台上开始出现降价促销,二手市场的溢价也很快跌了下来。 真正打垮英伟达优势的,是国产芯片的快速崛起。之前大家依赖英伟达,主要是没得选,现在华为昇腾 910B 性能已经追上 H20,价格却便宜三成,字节跳动直接下单了十万片用于数据中心。 寒武纪的思元 470 芯片也通过了阿里云的测试,能满足中低负载的 AI 计算需求。连中科院都推出了自研的 “紫东太初” 芯片,专门针对中文大模型优化,适配性比英伟达芯片还好。这些国产芯片不仅打破了垄断,还倒逼英伟达自己降价应对,可失去的信任再也回不来了。 英伟达自己也尝到了苦果。2025 年第二季度它的总营收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净利润率的波动也暴露了中国市场萎缩带来的影响。业内都看得明白,它仗着市场份额搞 “挑衅” 的做法,本质上是低估了中国市场的韧性,也低估了国产替代的速度。 曾经大家喜欢英伟达,是因为它的产品确实能解决问题,可当它把商业合作变成政治博弈的筹码,这份喜欢自然就成了过去式。中国市场从来不是谁的 “后花园”,既能养出巨头,也能淘汰不尊重市场的玩家。 芯片安全争议的背后,是全球信任体系的重塑。每一颗芯片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和担忧。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只有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源:广州日报
面对英伟达公司对于中国的“挑衅”,仗着在中国的份额特别多,占比特别多,而且很多年
烟雨评社
2025-09-26 13:43:09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