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客魏德尔:如果有人问我,中国对欧洲有没有威胁?从我的认知来看,你不去惹恼他

烟雨评社 2025-09-26 14:43:07

德国政客魏德尔:如果有人问我,中国对欧洲有没有威胁?从我的认知来看,你不去惹恼他,那就是没事。 了解魏德尔的背景,就能明白她说出这话并非偶然。这位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政客,曾在中国生活了整整六年,还在中国银行工作过一段时间,期间甚至学了些普通话,她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中国的养老金体系。 魏德尔看得透彻,一个在几千年历史中都自视为“中央之国”的国家,必然带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和文化底气。 这种深刻的文化基因,塑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独特的行事风格,别人想学也学不来。 这种亲身经历让她对中国的认知,比许多只靠报告了解中国的欧洲政客更接地气,也更清楚中欧之间的利益联结。 她的表态也踩中了德国当下的现实困境。过去几年,德国联合政府偏离了默克尔时期的务实路线,转而疏远中国、俄罗斯,结果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 德国作为工业大国,能源价格飙升到世界前列,原本依赖的俄罗斯廉价原料断供,中国这个重要市场又因政策摇摆受到影响,不少企业怨声载道。魏德尔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德国正在因为错误的外交政策变得衰弱,这种现状让越来越多德国人开始怀念务实的对外关系。 从经贸数据就能看出这种利益绑定有多深。中德建交 53 年来,双边贸易额从最初的 24 亿美元涨到了 7858 亿美元,相互投资存量也接近 2600 亿美元。汽车、机械、化工这些德国的支柱产业,都和中国市场紧密相连,就连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这些前沿领域,双方也有不少合作空间。 中国驻德国大使邓洪波就曾在《柏林报》发文指出,中德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只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分歧就不会成为阻碍。 魏德尔所在的选择党,在政策文件里也明确体现了这种务实态度。他们在《2024 欧洲选举计划》里提到,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还对加入 “一带一路” 表现出兴趣。 之前被问到台湾问题时,魏德尔也直言德国无权干涉,这不符合德国利益,应该给中国空间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这种不干涉内政的立场,正是她 “不惹恼就没事” 论调的直接体现。 反观欧洲一些主流声音,把中国定义为 “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这种矛盾的定位让合作变得束手束脚。 刻意炒作对华依赖风险,把正常的经贸合作政治化、安全化,人为设置投资壁垒,反而让德国企业错失了中国经济回升的机遇,要知道 2025 年上半年中国 GDP 同比增长 5.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魏德尔的话虽然直白,却点透了中欧关系的关键。中国驻德大使提到,中欧作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两大力量,主流基调本就该是合作,关键价值在于自主。 选择党能在民调中上升到第二位,支持率达到 20%,甚至得到马斯克 “只有选择党能救德国” 的公开支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务实主张击中了选民的痛点。 当然,魏德尔和选择党因为被贴上 “极右” 标签,目前还面临组阁困境,没有其他党派愿意与之联合执政。但她的表态已经传递出明确信号:在能源危机、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德国乃至欧洲需要更理性的对华认知。 正如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所证明的,只要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双方就能实现互利共赢,这种关系本身就不存在所谓的 “威胁”,除非有人主动去打破平衡。 树立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奉行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让合作代替对抗,在互利共赢中赢得更好的未来,才是明智的选择。 正如魏德尔所提醒的,跟中国打交道,不能光看意识形态,得老老实实想想自己的利益,去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信源:DW(德国之声)、Reuters(路透社)、Xinhua News Agency(新华社)

0 阅读:42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