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是绝对不能偷中国人的手机。 在中国游客之间有一句黑色幽默顺口溜:“不偷不是意大利,不抢不是法兰西, 又偷又抢英吉利”,这些刻板印象真不是我们故意抹黑,而是众多外出旅游、工作、留学者们总结出来的经验。 常去欧洲旅游的人都知道,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这些热门景点的小偷有多猖獗。2025 年上半年,中国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的数据显示,欧洲针对中国游客的盗抢案件同比涨了 47%,平均每起损失能到 3.2 万元,可破案率还不到 15%。 罗马火车站的团伙作案能在 3 秒内掏空口袋,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 “签名党” 借着让游客签字的功夫,同伙就能顺手牵羊。就在 7 月,还有个中国旅行团在意大利比萨斜塔附近吃饭,20 分钟里大巴车就被撬了,行李里的奢侈品、现金丢了一大堆,损失几十万。 但再嚣张的小偷,碰到中国人的手机也得犯怵。去年 9 月罗马就出过这么档子事,一个职业扒手团伙盯上了中国游客的华为 Mate50,得手后刚跑 100 米,手机就开始实时发送定位,连经过哪家咖啡店都标得清清楚楚,还自动拍了小偷的照片发给失主。 那小偷被追得没办法,把手机扔进了台伯河,结果这手机居然能水下工作,继续传定位,警方顺着线索直接端了整个团伙。这事儿在罗马地下世界传开后,大家都把中国手机当成了 “烫手山芋”。 巴黎地铁里混了 15 年的老扒手也吃过亏。他偷了个中国小伙子的小米 13 Pro,刚到安全屋准备 “验货”,手机屏幕突然亮了,显示 “已将您的位置发送给主人和警察,请原地等待”,半小时后警察就找上门了。 现在欧洲小偷圈子里已经有了不成文的规矩:华为、小米、OPPO、vivo 这些牌子一概不碰,尤其是华为的 “查找设备” 功能,就算关机都能追踪,OPPO 的远程锁定能把手机变成废砖,根本没法用。 更关键的是偷了也没法变现。中国手机的指纹、面部识别加上密码,三层锁根本解不开,就算侥幸打开,里面的 APP 全要二次验证。 欧洲二手市场看到来路不明的中国手机都直接拒收,谁也不想因为一部手机被警方盯上。有意大利小偷感慨,偷中国人的手机比抢银行还难,风险高不说,一点 “性价比” 都没有。 这背后还有个原因,中国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远超欧洲人。手机里绑着支付宝、微信支付,存着银行卡、身份证照片,还有机票、酒店预订信息,一旦丢了就等于 “数字失联”。 所以中国游客对手机的保护意识特别强,防盗包、贴身挂绳是标配,有的甚至带专门的 “手机保险箱”。之前有伙小偷在巴塞罗那海滩盯了个中国游客半天,愣是没找到下手的机会,最后只能放弃。 现在欧洲小偷的目标分得很清楚:优先偷欧美游客的 iPhone,因为防盗功能相对简单;其次是现金、信用卡和奢侈品;中国游客的手机绝对列入 “禁止目标”。 2025 年 7 月意大利另一起旅行团失窃案里,12 台平板电脑、8 部其他品牌手机被盗,唯独中国游客的国产手机全都完好无损,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种奇怪的共识,说到底是技术带来的改变。当欧洲小偷还靠 “手快” 吃饭时,中国手机已经用防盗技术筑起了高墙。 同时也能看出来,中国游客在欧洲确实常被盯上,只是现在靠着科技和防范意识,把手机变成了小偷不敢碰的 “禁区”。那些曾经把中国游客当 “肥羊” 的小偷,如今也只能在心里默念 “惹不起,躲得起” 了。 在这种手机情节的影响下,欧洲小偷渐渐有所领悟,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可以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绝不能偷中国人的手机。
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是绝对不能偷中
烟雨评社
2025-09-26 14:43: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