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北约打起来,中国估计可以至少稳定发展5-10年。 道理不复杂,北约这个军事集团的核心精力一旦被俄罗斯牢牢牵制在欧洲方向,它在亚太地区能投入的战略资源就必然受限,想同时对付中国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看看最近几年的动向就明白了,北约其实早就想把触角伸到亚太来搞事情,比如在它的《华盛顿峰会宣言》里公然抹黑中国,还给中国扣上各种帽子。它不断拉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甚至邀请他们参加北约的会议和演习,盘算着在亚太复制一个“小北约”的雏形。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北约自己在大本营不能乱。如果俄罗斯和北约的对抗持续升级,甚至爆发直接冲突,北约就不得不把绝大部分军事力量、政治注意力和财政资源都投向欧洲。 想想看,光是部署在东欧针对俄罗斯的快速反应部队就计划从4万人增加到30万人,这得消耗掉多少家底?到时候,北约秘书长再怎么能说会道,也很难说服欧洲的民众和议会,为什么要把宝贵的军舰和军费万里迢迢调到亚太来。这就叫心有余而力不足。 更关键的是,这种外部压力反而会促使中俄之间的务实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和富有韧性。中俄贸易额在2024年达到了2448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这种合作是实打实的互补,俄罗斯有中国发展所需的能源和资源,而中国有俄罗斯市场需要的机电产品、汽车和电子产品,中国品牌的智能手机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86%。 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就像给两国关系上了一道抗干扰的保险。当北约集团试图在外交和舆论上孤立中国时,中国与俄罗斯这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大国之间的战略协作,能有效抵消部分压力。中俄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保持沟通协作,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这就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之外,为中国提供了更广阔的战略回旋空间。 从中国自身来看,这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允许我们更加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中国可以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深化合作,像中老铁路、菌草技术推广这些项目,都是实实在在造福当地的发展项目。 在国内,可以更从容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关键领域持续投入。欧盟近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具有高度保护主义色彩的关税,恰恰说明我们在高科技制造领域的发展触动了传统发达国家的奶酪。一个被欧洲安全危机缠住的北约,很难有效拼凑起一个针对中国的、统一的贸易和技术封锁阵线。这为中国企业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去突破关键技术,巩固市场地位。 当然,也有人会嘀咕,说北约会不会狗急跳墙,加速推动“亚太化”来给中国添堵?确实,我们不能低估它的企图心,它肯定会继续怂恿日本、韩国等盟友在亚太制造事端。但关键在于,这些盟友会不会心甘情愿地被当枪使,尤其是在北约自身深陷欧洲危机的时候。 俄乌冲突的悲剧已经给很多亚太国家提了个醒,盲目选边站队,卷入大国博弈,最终可能付出惨重代价。对于亚太国家而言,维持与中国的健康经济关系往往符合其根本利益。 所以说,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对抗若持续下去,在战略层面确实可能为中国创造一个持续数年的机遇期。中国近代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国家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只要能有效维护周边安全,不被大规模的冲突直接波及,中国就能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保持发展的定力。 这五到十年的光阴,对于中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进一步夯实综合国力,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这就像下围棋,对手在局部纠缠不休,我们则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在中腹和全局构筑更厚实的势。
俄罗斯和北约打起来,中国估计可以至少稳定发展5-10年。 道理不复杂,北约这个
桑代克
2025-09-26 15:13: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