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求锤得锤,130万吨大豆登上中国货轮,却没有一粒来自美国 美国的豆农们这回是真要哭死了,大豆丰收却找不到买主。特朗普使尽浑身解数,也破不了局。偏偏就是在这种时候,我方却在美国的老邻居手里下了大单。 美国大豆产区的困境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今年春夏的气候格外适宜大豆生长,不少农场的产量比去年提高了近两成,本是值得高兴的事,却因为销路问题变成了负担。 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农场主,家里仓库堆了近千吨大豆,每天都要检查通风情况防止霉变,之前合作的采购商要么压价,要么干脆取消订单。类似的情况在艾奥瓦州、明尼苏达州也很常见,当地农业协会统计,目前全美待售的大豆总量已经超过往年同期的三成。 人在白宫的特朗普没少为这事费心。他先后几次召集农业部门官员和大豆协会代表开会,承诺会推动政府出台补贴政策,还亲自给一些海外采购商打电话 “推销” 美国大豆,甚至提到要降低大豆出口关税来吸引买家。 但这些动作没起到多少实际作用,补贴申请流程繁琐,不少小农场主等不到资金到位;关税优惠的幅度也有限,没能打动主要采购市场。 就在美国豆农发愁的时候,中国从美国的 “老邻居” 那里下了大单。这次 130 万吨大豆,主要来自巴西和阿根廷。 巴西的大豆产区今年同样丰收,而且当地港口效率提升,从采摘、加工到装船的周期比去年缩短了一周多,能更快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阿根廷则给出了更灵活的付款方式,允许部分款项用农产品置换,这对双方都是利好。 中国选择南美大豆,还有更实际的考量。巴西大豆的蛋白含量符合中国饲料企业的需求,而且运输成本比从美国进口低不少。 从巴西港口到中国东部港口的海运时间,和美国大豆到中国的时间相差不大,但运费每吨能省十几美元。阿根廷大豆则在压榨工艺上有优势,适合用来生产食用油,刚好匹配国内近期的消费需求。 这种采购选择带来的影响还在扩散。美国大豆协会已经第三次致信白宫,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出口的支持力度,否则明年可能会有不少农场主放弃种植大豆,转种玉米或小麦。而巴西和阿根廷的农业部门则趁热打铁,计划与中国企业签订长期采购协议,稳定未来几年的合作关系。 目前,那艘载着 130 万吨南美大豆的货轮已经进入印度洋,预计两周后抵达中国港口。而美国中西部的豆农们,还在等着新的销路消息。特朗普之前提到的 “破局办法”,至今没能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人开始意识到,过去的那套思路,已经跟不上现在的市场变化了。
特朗普求锤得锤,130万吨大豆登上中国货轮,却没有一粒来自美国 美国的豆农们这回
百日依山尽
2025-09-26 15:29: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