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美国这一手对我们影响这么大!9月24日彭博社报道,因美国7月停发出口许可,

诗词格律大讲 2025-09-26 16:20:37

没想到美国这一手对我们影响这么大!9月24日彭博社报道,因美国7月停发出口许可,中国商飞C919的交付目标直接砍去三分之二。 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经过漫长的研发,2017年首飞,2022年拿证,到2023年5月28号,东航那架C919从上海飞到北京,很多人都觉得,这事成了。 产线也在提速,计划从一年十几架加到五十架,实际交付也能有三十架。这个速度,对一个全新的机型来说相当不错。 可美国一直担心中国航空工业真的崛起,动了他们的蛋糕。美国商务部干脆直接宣布,暂停向商飞出口LEAP-1C发动机以及所有相关技术和零件。 《纽约时报》报道了这一消息,通用电气航空航天部门也确认,现有合同还能执行,但新的发动机订单,别想了。 而致命的一击来了。9月24日,彭博社报道了,因为美国7月份停发了出口许可,商飞不得不把C919的年度交付目标砍掉三分之二。 这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那个“国产化率超60%”的说法。听起来很高,但细看就会发现,我们能造的,主要是机身、机翼这些结构件。而决定一架飞机能不能飞、飞得好不好、安不安全的系统,几乎全靠进口。 航电系统,负责飞控和信息处理,来自霍尼韦尔和罗克韦尔柯林斯。液压和燃油泵组,来自派克汉尼汾。 这些关键供应商构成了一张供应链网,美国商务部只要掐断其中任何一个节点,远在上海的生产线就得停摆。之前几千小时的成功试飞和上千架的订单,在这一刻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显然,美国的打法很精准,它不再搞大范围的关税战,而是直接瞄准我们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并非没有反制。 比如,我们把天量的大豆订单从美国转给了巴西和阿根廷,这确实让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州叫苦不迭,特朗普都得出来喊话。 但这暴露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们在农产品领域是买方,有话语权。但在尖端制造领域,我们是技术的需求方,主动权在别人手里。用大豆,换不来发动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维度的较量。 这些天,双方的外交官员和商界代表没少接触,都在想办法管控分歧。但这种沟通,能缓和一下气氛,却解不开技术封锁这个死结。在一纸禁令面前,市场的吸引力和外交的斡旋都显得很无力。 这件事最深刻的教训,就是让大家彻底看清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条路,在核心技术上是走不通的。 自主研发的紧迫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烈。我们自己的长江1000A发动机虽然一直在研发,但要真正成熟、可靠地装到民航客机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眼下的麻烦不止于此。国内航司的机队更新计划被打乱,那些原本有兴趣的海外客户,比如马来西亚和柬埔寨,态度也变得观望。毕竟,谁会买一架不能保证按时交付的飞机呢? 有意思的是,上海美国商会的一份报告说,绝大多数在华美企没打算走,七成以上去年还盈利了。 这说明中国的市场和产业链基础依然有巨大的吸引力。但C919的遭遇敲响了警钟,这种吸引力,必须建立在自身技术过硬的基础上。否则,你越是开放,就越容易被人在关键处拿捏。 这不只是一架飞机延迟交付的问题,它让我们对自己在高技术领域的真实位置,有了一次清醒的,也是痛苦的认知。这堂课的学费很贵,但也许是从“全球集成”到“自主创造”的必经之路。 信息来源:《理性看待中商飞的重大调整》,新浪财经,2025年9月24日。

0 阅读:80
诗词格律大讲

诗词格律大讲

关注我,一起来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