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万万没想到,中国基建闹了个大“乌龙”,本打算耗资3亿在荒漠建个发电厂。没想到10年后,这里最出名的不是基建,竟然是牧场和羊肉。更搞笑的是,工程队还无意间攻克了一个全球头疼的世纪难题。 在青海高原的共和县南部,一块叫塔拉滩的地方,十多年前,这里风沙滚滚,荒无人烟。 原本只是想把这片没人要的荒滩变成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结果却阴差阳错,拉开了一场人和自然的互相成全。 2011年,国家电投盯上了这片日照接近三千小时的荒漠,太阳能资源实在太诱人,拿地、投资、施工,一切本来想着顺顺利利。 可工程队一到现场就傻眼,阳光是够了,但风沙像随时在打仗,飞沙碎石直接往光伏板上砸,动不动就把板子磨坏。 再加上土地干得龟裂,水分一跑就没影,建个电站愣是被自然卡了脖子。 为了保住设备,技术人员试着在边角撒草籽、栽灌木,又临时把光伏板高度抬高。本只是为了方便维护,却没想到这一手简直成了转折点。 光伏板投下的阴影让风速减了,地上的水分不再蒸发得那么快,加上清洗板子的水珠和夜里的露水,土地慢慢湿润起来。 最初胡乱撒的草籽,竟然奇迹般冒出了绿,没几年,荒滩居然长成了一片片草地。 草长起来当然是好事,可草太旺也会出麻烦,光伏板被遮住,发电效率打折扣,枯草堆一入冬,还存在火灾隐患。 人工除草费钱又费力,正愁着没办法的时候,牧民的羊走进来了。 几百只羊先试水,结果一呆就不想走,有草吃,还能在光伏板下乘凉避风,这简直是天然的“五星级牧场”。 更神奇的是,羊把草啃了个合适的高度,还顺手施了肥,草越长越旺,羊越吃越壮,形成了一个自循环。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电站的除草难题,还带火了当地养殖,几年功夫,羊群从几百只涨到上万只,“光伏羊肉”在市场上成了高端货,外地客人抢着买。 牧民的日子更是翻了个身,过去在戈壁放羊,牲口常常饿得瘦巴巴;现在光伏板下不缺吃的,羊长得肥壮又好卖。 再加上不少人受雇在电站干维修、保洁,月收入四五千不成问题,多挣的钱让牧民买上了车,也让日子一点点宽裕起来。 对于电站来说,这场“乌龙”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红利,杂草被羊啃掉,省下了一大笔人工维护费用,电站年发电量持续攀升,相当于少烧了几百万吨煤。 与此同时,大片土地重新披上绿色,风速减弱,生态环境开始恢复,曾经的荒漠逐渐变成绿洲。 这段经历被人津津乐道:本以为只是单纯的基建项目,却意外变成治沙和发展牧业的双赢模式。 说是“乌龙”,其实是人和大自然不断磨合的智慧结晶,它告诉我们,基建不该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还能在顺势而为中摸出新的路子。 如今的塔拉滩,再也不是曾经那片寸草不生的荒地,蓝色的光伏阵列铺满山谷,白色的羊群游走其间,电能输向全国,羊肉端上餐桌,牧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年前投下的资金,本该只换回发电量,却意外换来了草地、羊群和一条全新的产业链。 所以这个“乌龙”不仅让荒漠绿了,也给未来的基建提了个醒,最厉害的工程,不是和自然较劲,而是学会和它合作。 【信息来源:光明网——戈壁滩变身光伏牧场 海峡快讯——不浪费每一分土地!外媒突然发现,中国悄悄在沙漠里干了件大事】
[微风]万万没想到,中国基建闹了个大“乌龙”,本打算耗资3亿在荒漠建个发电厂。没
芸霄记史
2025-09-26 16:45:2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