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

往事趣谈纪录 2025-09-26 17:21:30

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那在台积电的这么多股票就不能拿了!可是张汝京却说,不要就不要!他说是家国情怀使他放弃一切回来报效祖国! 2000 年的时候,张汝京一手创办的世大集成电路被台积电以 5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作为这家企业的创始人,他在台积电手里握着大把股票,这笔资产随便兑现一点,都足够让他后半辈子衣食无忧,根本不用再为生计奔波。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张汝京铁了心要去大陆做半导体产业。台积电董事长专门找他谈了话,明摆着给了他一道单选题:要么留下来拿着股票安稳度日,要么去大陆就彻底放弃这些资产。 换旁人面对这样的选择,恐怕得掂量好几天,毕竟那是能躺平养老的资本。可张汝京想都没想就回了句 “不要就不要”,后来他自己说,那一刻脑子里根本没顾上算股票的账,全是早年回大陆看到的景象 —— 当时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连最基础的芯片都得靠进口,这比丢了股票更让他揪心。 其实早在 1995 年,张汝京就受朋友之托回大陆做过演讲。那是他时隔几十年第一次回到故土,走了好几个城市后他发现,大陆连一条像样的晶圆生产线都没有,90% 以上的芯片都得从国外买,而且技术差距一拉就是十几年。 也就是那次行程后,他心里就埋下了回来建厂的种子,还悄悄在贵州捐建了第一所希望小学,想着以后要是能在大陆做事,也算多了份牵挂。 放弃股票后,张汝京带着从全球召集来的 300 多名工程师直奔上海。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亲自带他考察了浦东张江,很快就定下了中芯国际的厂址。 因为当时国外对大陆实行高端半导体设备封锁,他只能靠着人脉四处搜罗二手设备,硬是创造了全球最快的芯片厂建厂纪录,短短几年就建起了 3 条 8 寸晶圆生产线。 可创业的路从来都不平坦。2009 年,台积电在美國提起诉讼,告中芯国际侵犯专利,最后中芯国际不仅要赔偿 2 亿美元,还得给出台积电 10% 的股份。 为了企业能继续活下去,张汝京主动辞掉了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职位。那时候他已经 61 岁了,很多人都以为他会就此退休,可他根本没停下脚步。 66 岁那年,张汝京创办了新昇半导体,专门攻克 300 毫米大硅片这个难题 —— 这东西是做芯片的基础材料,以前全靠进口。 短短 3 年时间,他就带着团队通过了客户认证,填补了国内产业的空白。 70 岁的时候,他又在青岛创办芯恩集成,搞起了中国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项目,8 英寸芯片很快就实现量产,良率还达到了 90% 以上。 直到 74 岁,张汝京还加入了上海积塔半导体,当起了积塔学院院长,专门给行业培养人才。现在大陆半导体领域好多企业的 CEO、CTO,都是当年他带出来的徒弟,有人算过,他这二十多年里,硬生生为大陆半导体产业铺了半条人才路。 后来中芯国际实现 14nm 制程芯片量产,良率高达 95%,正式跻身全球先进制程代工厂行列,这距离张汝京当初放弃股票回来建厂刚好二十年。 要知道,能做出 14nm 工艺的企业全球都不到 10 家,这一步让 “中国芯” 和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缩小到了四年之内。 现在咱们用的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里的芯片,好多都来自中芯国际或者他参与创办的企业。要是没有当年张汝京那句 “不要就不要”,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起步说不定还要晚好几年。 想想看,面对能让自己后半辈子衣食无忧的股票,张汝京说放弃就放弃,一门心思扎进从零开始的领域,这份坚持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投身半导体行业,你觉得这种 “芯” 火相传的精神,是不是咱们突破技术封锁的关键?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0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