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开国少将易耀彩带着妻子衣锦还乡,没想到,刚进村就看见了自己当年的童养

熹然说历史 2025-09-26 22:43:04

1956年,开国少将易耀彩带着妻子衣锦还乡,没想到,刚进村就看见了自己当年的童养媳,只见童养媳哭诉着:“我等你22年啦!” 22年的等待能有多长?对于一个农村妇女来说,那是从青春年少到满头白发的全部岁月。1956年夏天,当易耀彩将军携妻子回到江西老家时,万万没想到会遇见这样一个人——那个他以为早已不在人世的童养媳张凤娥,还在老屋里苦苦等候。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易耀彩是江西泰和县人,1917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虽说家里穷,但父母都是明事理的人,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在那个年代,农村有个习俗,就是给儿子找童养媳。1927年,10岁的易耀彩家里来了个比他大两岁的女孩,叫张凤娥。 张凤娥是个苦命的孩子,家乡遭了水灾,父母双亡,跟着婶婶逃难到泰和。婶婶养不起她,易家父母看她可怜,就收她做了儿子的童养媳。那时候的易耀彩还小,不懂什么叫童养媳,只知道家里多了个姐姐,天天陪他玩耍,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张凤娥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懂事。每天早起挑水、喂鸡、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易耀彩放学回来,她总会端上热腾腾的饭菜。两个孩子感情特别好,农闲时一起上山采野果,下河摸鱼虾。 1929年,泰和县掀起农民运动,12岁的易耀彩加入了共青团。张凤娥虽然担心,但还是默默支持,给他缝制装团徽的小布包,做结实的布鞋。1930年8月,13岁的易耀彩决定参加红军。临走前,张凤娥对他说,家里有她照顾,让他放心去,她会一直等他回来。 这一等,就是漫长的分离。易耀彩参军后表现出色,很快就入了党,当上了连指导员。起初他还能偶尔回家看看,每次回来,张凤娥都会准备他爱吃的东西。随着易耀彩慢慢长大,他明白了张凤娥的身份,两人的感情也从单纯的姐弟情谊变成了更深的情愫。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易耀彩所在的部队要撤离苏区。出发前夜,他悄悄赶回家,告诉张凤娥要去很远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他劝张凤娥不要等他,遇到合适的人就嫁了。可张凤娥坚决地说,不管他走多远,不管要等多少年,她都会在家里等他回来。 长征路上九死一生,易耀彩经历了无数次血战。1935年冬天,他听说国民党还乡团血洗了家乡,父母被残忍杀害,张凤娥也在混乱中失踪,生死不明。这个噩耗让易耀彩痛不欲生,他把悲痛深埋心底,化作对敌人的仇恨。 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张凤娥其实没有死,当年还乡团来抓她时,邻居冒死把她藏在地窖里,骗说她投河自尽了。风头过后,她回到易家废墟,用双手一砖一瓦重建房屋,继续等待易耀彩归来。 而易耀彩以为张凤娥已经不在了。1940年,组织上给他介绍了对象。那是晋察冀军区的一次相亲安排,本来是介绍张医生给他,但易耀彩却看中了陪同来的范景阳。范景阳出身书香门第,是河北阜平著名的范家三姐妹之一。两人志同道合,很快结为夫妻,战火中相濡以沫,先后有了几个孩子。 新中国成立后,易耀彩在海军担任要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夏天,他从苏联学习回来,终于有机会回乡祭拜父母。 那天,当易耀彩携范景阳走进村口,乡亲们敲锣打鼓欢迎。突然,人群让开一条路,一个瘦小的中年妇女踉跄着走来。她一眼就认出了易耀彩,扑通跪倒在地,泪如雨下地哭诉着那句让所有人心碎的话:“我等你22年啦!” 原来,这些年张凤娥一直守在老屋。村里人劝她改嫁,媒人踏破门槛,她都拒绝了。有人说易耀彩早就战死了,她不信;有人说易耀彩在外面成家了,她说那是他的造化,但她要守着易家的房子,等他回来有个落脚的地方。22年来,她靠做针线活维生,每年清明都给易家父母上坟,告诉他们儿媳还在等儿子回家。 面对这个苦等自己22年的女人,易耀彩百感交集。范景阳通情达理,不但没有任何芥蒂,反而被张凤娥的坚守深深感动。她握着张凤娥粗糙的手说,从今往后你就是我们的亲人。 此后,易耀彩每月都给张凤娥寄钱,范景阳还经常寄去布料和生活用品。1990年易耀彩病逝前,特意交代把骨灰分一半葬在老家。1995年张凤娥去世后,范景阳同意把她葬在易家墓地,了却了她一生的心愿。

0 阅读:46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