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看到毛泽东孤身一人从石窑洞走出来。他满脸疑惑地走上前询问

熹然说历史 2025-09-26 22:43:10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看到毛泽东孤身一人从石窑洞走出来。他满脸疑惑地走上前询问:“蒋委员长要用24万大洋买你的人头,你却不用保卫在这里散步?” 标题: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看到毛泽东孤身一人从石窑洞走出来。他满脸疑惑地走上前询问:“蒋委员长要用24万大洋买你的人头,你却不用保卫在这里散步?” 二十四万大洋,这在1936年是个天文数字,能买下半座县城。蒋介石开出这个价码要毛泽东的人头,可这位被通缉的”头号要犯”,竟然每天独自在窑洞外散步,身边连个警卫都没有。美国记者斯诺被这一幕彻底震惊了,这究竟是怎样的底气? 1936年夏天,31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潜入了被国民党严密封锁的陕北苏区。他带着宋庆龄的介绍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县。这里是一片贫瘠的黄土地,到处是简陋的窑洞,完全不像个”首都”的样子。 斯诺来中国已经八年了。他在上海见过十里洋场的繁华,也见过棚户区的悲惨;在北平教过书,住在胡同里的四合院,经常和学生们聊天。那时候,国民党把共产党说成是”共产共妻”的土匪,杀人放火的恶魔。可斯诺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冒死投奔延安,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蹊跷。 到了保安第三天的清晨,斯诺起了个大早,想在村里转转。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个人从窑洞里出来,仔细一看,正是毛泽东。让他吃惊的是,这位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竟然是一个人,没有任何保镖跟着,就这么悠闲地散着步。 要知道,当时蒋介石恨不得把毛泽东碎尸万段,悬赏金额高达二十四万大洋。这笔钱在那个年代,够一个普通人吃几辈子了。别说普通百姓,就是一些军阀听到这个数字都会动心。可毛泽东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在路上,跟村里的老乡打招呼,完全没有一点防备的样子。 斯诺实在忍不住了,快步走上前问:“毛先生,蒋委员长出二十四万大洋要买你的人头,你怎么敢一个人在这散步,不要保镖吗?” 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他拍着斯诺的肩膀说:“我生为老百姓,死也为老百姓,人民群众就是最好的保卫啊!” 这句话让斯诺愣住了。他在国统区见过太多官员,出门必定前呼后拥,生怕被人暗杀。可眼前这个人,却把生死置之度外。毛泽东接着解释,在这里每个老百姓都是他的眼线,如果有生人进村,大家早就会发现。那些国民党特务想混进来,门儿都没有。 斯诺在保安待了四个月,他发现毛泽东说的是真的。这里的老百姓对红军有着发自内心的拥护。原因很简单,红军来了,地主的土地分给了穷人,老百姓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田地。红军的战士们帮老乡挑水砍柴,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个老乡告诉斯诺,他儿子参加了红军,虽然条件艰苦,但心里踏实,因为知道是在为穷人打天下。 斯诺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毛泽东住的窑洞特别简陋,就是个土坑上面铺了点稻草,吃的是小米饭和咸菜。他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床被子和几件换洗衣服。这跟国民党那些将领形成了鲜明对比,人家住洋楼、坐汽车,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次,斯诺跟着毛泽东去看望一个生病的老红军战士。毛泽东坐在炕沿上,拉着老战士的手嘘寒问暖,临走时还把自己仅有的几块银元偷偷塞到枕头底下。这种事在国民党那边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些当官的恨不得从老百姓身上榨出最后一滴油水。 在陕北的这段时间,斯诺采访了很多人,从高级将领到普通战士,从农民到手工业者。他们都对共产党充满信心,相信跟着共产党能过上好日子。斯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毛泽东敢一个人散步,因为他真正做到了和人民打成一片。 回到北平后,斯诺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书中那个头戴八角帽的毛泽东照片,成了经典。很多外国人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原来共产党不是土匪,而是一群为理想奋斗的革命者。 后来的历史证明了毛泽东的话。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才能以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大炮,建立了新中国。1970年,斯诺最后一次来中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着欢呼的人群,他想起了三十四年前那个清晨的对话。原来,人民真的是最坚固的钢铁长城。 从保安的窑洞到天安门城楼,斯诺见证了一个政党如何从弱小走向强大。那句”人民群众就是最好的保卫”不是空话,而是共产党人用生命践行的真理。您觉得,在今天这个时代,领导人和群众之间还能有这样的信任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0 阅读:5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