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点开个视频,三秒弹出五个借贷窗口,地铁站里全是“借8万送锅”的广告,搞得跟借钱是发福利似的。 可你真敢借? 年化24%打底,再加一堆服务费担保费,转头就变36%,比高利贷还狠。 更绝的是,钱还没到手,先扣你一笔“手续费”,这不叫贷款,叫割韭菜。 但2025年风向变了。 国家直接划红线:个人网贷上限砍到10万,年化超过24%? 合同作废。 以前平台藏猫腻,IRR算得比数学题还难,现在必须一页写清所有费用,一个都不能少。 北京互联网法院判了个典型案子——收6%前期费? 不算服务费,算砍头息,本金直接减掉这部分再算利息。 这口子一开,后面一群类似套路全得塌。 大平台也怂了。 蚂蚁、京东、度小满集体降利率,从36%干到23.9%,会员费、加速审核这些名堂全取消。 上海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这几家贷款余额掉了18%,说明不是嘴上整改,是真的在缩规模。 监管压杠杆,他们只能认栽。 广告也没法乱来了。 抖音快手清理了两万多个诱导借贷短视频,87个账号被封号一个月。 你在电梯里刷到“零利率分期”? 现在这种话术基本见不着了。 就连浦东机场Wi-Fi登录页都曾推中文借贷广告,搞得外国人都能看到,结果被新加坡媒体曝光,央行立马约谈运营商,限期下架。 别以为这就安全了。 大平台规规矩矩了,小平台和地下“租机贷”“黄金分期”还在钻空子。 这些人专门找征信差的群体下手,换个马甲照样收高利。 投诉量虽然降了三成多,但一年还有4.7万起,说明坑还是不少。 有些地方的广告投放方根本不查资质,只管收钱,谁来背锅? 你要真想借钱,记住三条:第一,合同上没写清楚IRR? 扭头就走;第二,凡是要你先交钱的,不管叫什么名目,一律当砍头息处理;第三,已经陷进去的,别怕,拿北京那个判例去谈,能减多少是多少。12363调解热线不是摆设。 这波整治确实动了真格,过去两年堪称史上最严。 但只要有人急着用钱,就有人敢踩线。 你以为躲过了网贷巨头,其实还有无数“李鬼”在等着。
现在点开个视频,三秒弹出五个借贷窗口,地铁站里全是“借8万送锅”的广告,搞得跟借
静月思语
2025-09-27 02:01:09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