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合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9月24号,克里姆林宫突然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公开宣布,中俄签下了一份“绝对史无前例”的合同。消息一出,国际舆论立马炸了锅。大家心里都明白,说的就是那条谈了快二十年的大工程——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 有意思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前总统川普在联合国大会上演讲时情绪失控,媒体说他讲话时间超标了4倍,嗓门大到像是在吼。很多人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认为美国是真急了。毕竟中俄这一签,就等于在美国最敏感的能源领域撕开了一道口子。 先说规模。西伯利亚力量2号起点在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气田,穿过蒙古草原,最终抵达中国华北,全长2600公里。它每年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要知道,已经运行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年输气量是380亿立方米,两条管道加一起,接近1000亿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足够让俄罗斯坐稳中国最大管道天然气供应国的位置。 再看投资,业内估算,总投入在500到550亿美元之间,比1号的400亿美元更庞大。这项目烧钱程度,放在全世界都能排得上号。 而且,这次不是单纯的中俄双边项目,而是中俄蒙三方合作。管道走蒙古境内,蒙古每年能收好几亿美元过境费,相当于他们GDP的1%以上,还能顺便改善基建,提供就业。 对蒙古这样一个经济体量不大的国家来说,这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三国凑在一起干这么大的工程,以前真没有过,所以佩斯科夫说“史无前例”,绝对不是吹牛。 要理解这点,得先看看俄罗斯的处境。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堵住了俄罗斯对欧洲的能源出口通道。2021年,俄罗斯对欧洲的管道天然气出口还有一百多亿立方米,到了2024年只剩220亿,直接掉到谷底。市场没了,钱也断了,必须找到新出路。 反观中国这边,情况刚好相反。天然气消费量一年超过4000亿立方米,其中接近一半靠进口。2025年第三季度的消费量就高达1082亿立方米。 尤其冬天,供暖一开,需求就蹭蹭往上涨。以前进口LNG(液化天然气)占大头,可LNG运输靠船,一是贵,二是价格忽高忽低,受国际市场影响太大。相比之下,管道气更稳定,也更便宜。 所以俄罗斯有卖方需求,中国有买方需求,一拍即合。至于蒙古,地理位置正好夹在中俄之间,过境还能赚大钱,谁会拒绝?于是拖了二十年的项目,终于在这个时间点敲定了。 对中国来说,这份合同就是一份能源“保险单”。500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足够覆盖全国天然气进口的12%左右。 更重要的是,它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稳定供应。对百姓来说,冬天暖气更有保障,家里做饭不容易断气。 另外,天然气比煤炭干净得多。按照测算,每年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能替代几千万吨煤炭消耗,相当于减少近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环保效益也实打实。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这些用能大户,空气会更清新,环境改善也更快。 对俄罗斯,这简直是“雪中送炭”。500亿立方米天然气,按现价算,每年能带来160亿美元左右的收入。对一个失去了欧洲市场的国家来说,这笔钱能帮他们稳住财政。 等到1号和2号都全速运行,俄罗斯对华管道天然气出口量能达到880亿立方米,几乎是当年卖给欧洲的一半。对他们来说,东方市场彻底成了安全阀。 对蒙古,这个项目就是发展引擎。光过境费就是每年2-3亿美元,建设期能提供上万个岗位,还能带动交通基建。 蒙古政府甚至承诺承担生态修复费用,就是为了确保项目能长期带来收益。对他们来说,这是把自己牢牢绑在中俄发展快车上的绝佳机会。 其实这事跟普通人生活关系挺大,以前一些地方冬天会出现“缺气停暖”的情况,主要是因为LNG运输受限。等2号管道通气,稳定的陆上供应进来,类似情况会少很多。 价格也更可控。LNG价格容易随国际市场波动,比如一有地缘危机,船运受阻,价格就疯涨。管道气不同,长期协议锁定价格,俄气负责人都说了,卖给中国的气比卖给欧洲便宜。这是真正的实惠。 很多人担心,进口量这么大,会不会被俄罗斯卡脖子?其实完全不用过度担心。 中国早就实行多元化战略,中亚、中东的管道气,澳大利亚、卡塔尔的LNG,都在供应。俄罗斯的天然气占比现在才10%左右,就算2号上线,也就涨到20%出头。对中国来说,依旧只是供应链中的一部分。 反过来看,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反而更大。欧洲市场没了,他们几乎只能靠中国。再加上蒙古夹在中间,三方形成利益共同体,谁都离不开谁,风险其实更低。 长远来看,这合同不仅改变了中俄蒙三国的能源格局,还改变了全球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说一不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普京发动的俄乌战争,客观上说是给俄罗斯人民的一份厚礼。它让俄罗斯人民看清了俄罗斯
【8评论】【4点赞】